“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低风险产品成理财市场抢手货
查看完整版本:低风险产品成理财市场抢手货
2008/9/25 3:47:31
  股市持续下跌让资金重新回流债市和打新产品

  深沪股市今年以来持续下跌,低风险理财产品受到市民青睐。本报资料图片
  美国"股神"巴菲特曾提出投资的三条原则: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记住前两条。当大盘在短短10个月时间里大幅下跌60%之后,这三大原则重新浮上人们的脑海。
  "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不能跑不过通胀。"这句去年投资市场里的笑谈,今年竟成了不容易实现的目标。为了跑赢通胀,保本基金、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企业债等成为了当前投资市场上资金追逐的热门货。
  低风险投资策略成主流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8月11日,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跌幅达到了38.41%。远离股市,远离二级市场成为了实现保本增值目标的第一步。
  据了解,今年二季度以来成立的新基金大多采取了"低风险"投资策略,即建仓期六个月内将主要投资债券和打新股,少量资金进行波段操作。例如今年6月底成立的泰信优势增长基金,在当前弱市环境下投资思路主要以央票为主,部分参与打新股。
  数据显示,今年7月间,网下网上发行并成功上市的新股共有6只,基金在这6只新股上至少有4676万元的浮盈。中国南车网下配售结果显示,基金公司依旧是打新主力,动用1543亿元资金,占网下冻结资金量的四成以上。"打新"成为基金投资的一项重要避险选择。
  保本型产品优势再现
  同样坚守"低风险"投资策略的还有保本基金,二级市场的单边下跌局面,使坚持保守型策略的保本基金重新大放光芒。自从首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基金2003年成立以来,市场上先后有7只保本基金成立,目前还剩4只。国泰金鹿保本二期在6月中旬发售时募集资金约32亿元,在同期市场上创出基金发行的高点。南方避险增值基金截至上半年,历经完整的熊市和牛市周期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了24.8%的年化收益率。
  为了实现"保本",保本基金会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固定收入债券,以使基金期限届满时有保证支付投资者的本金,而小部分资产也会投资优质股票等标的来提高产品回报。
  为了实现保本承诺,保本型产品一般还有资产实力雄厚的公司提供担保承诺。例如保本基金,投资者如果持有到期,即使本金出现了亏损,担保公司也会对亏损进行赔付,以保障投资者的投资不受到损失。
  有的产品还作出了独特的"安全垫"设计。如光大银行与中金公司联手推出的"同升二十二号"A股股票联结型理财产品,分设"优先受益权"和"一般受益权"两个级别,由光大银行投资者和中金公司按照9∶1的比例分别认购。产品本金及受益均按照先支付优先级受益权,后支付一般受益权的顺序进行。根据历史数据的回溯测试分析,一般受益权人本金出现亏损的概率为零。
  债市投资机会显现
  在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的背景下,加息预期进一步淡化,这带来了债市的繁荣,近期国债和企债市场持续走强。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8月11日,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跌幅达38.41%,同期债券型基金净值跌幅仅为1.54%。截至上周末,国泰金龙债券基金(A类)今年以来的回报率达3.27%。债券型基金相对稳健抗跌的特点则开始显露。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级市场上,继新湖债、北辰债等房地产企业债券被哄抢后,上周四发行的在第五年有回售权的、票面利率8.35%的"08铁岭债"受到热捧。不同于无担保的新湖债,铁岭债有城商行股权质押和偿债基金保障。所以,尽管主体评级不高,但债券的偿还还是有很好的保障。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机构投资者,铁岭债基本上被一抢而空。
  天治天得利基金的基金经理贺云认为,连续三周以来交易所市场高收益率债持续上涨的行情表明,目前高票息债券的确受到投资者欢迎。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预计未来央行再启动利率调控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新基金的发行,以及股市低迷导致的避险资金流入债市"抬高了"这类债券的价格。
  但贺云认为,很多债券经历了近一个月的上涨,目前收益率已经不再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个人投资者更应该注意评价债券本身的信用风险,而不应盲目跟风炒作。
  固定收益类产品热卖
  今年上半年理财市场的最大主角,当属短期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投资期限最长的为6个月,最短的也就1个月,投资的大多是金融债、公司债、央行票据等低风险产品,特点是流动性强,并有预定固定收益。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6月发行的423只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产品就有383只,市场占比达90%以上。业内统计,今年上半年的理财产品市场中,短期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占到了六成以上份额。
  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热卖使商业银行获利不菲。多家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尽管没有了基金"一日售罄"的盛况,但是理财产品的层出不穷,也使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获得了不俗的增长。例如中信银行就积极打造固定收益类产品线,既推出了主要投资于央行票据、AAA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债券类保本型产品"月月赢1号",又连续推出了4期"票据通计划",主要投资于优质票据资产,或进行货币市场工具投资。
  理财专家分析认为,这类产品的主要优点是流动性较高、收益稳健,是短期资金较好的投资标的。但是这类产品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率风险,一旦政府采取加息手段来弥补利率倒挂,则理财产品价值就会降低;其次,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所投资的金融债或票据类产品到期不能兑现,就会面临信用风险。(记者 王欣)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