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k88
2008/9/25 3:07:35
基金分红的热情在炎炎夏日大幅下降,以往占据基金公告栏主要内容的分红公告在八月消失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各家基金公司增加代销渠道和定投网点的内容。据记者统计,8月至今仅有两只基金公告分红。
分红热情下降
今年3月份到5月份为开放式基金分红高峰期。WIND数据统计显示,3月份共有18只开放式基金进行分红,红利 共计135.9亿元;4月份分红的基金上升至30只,红利为169.7亿元;5月份分红的基金数量虽然下降到8只,但其金额也高达161.4亿元。
进入6月之后,基金分红的金额开始持续大幅下降。虽然6月分红的基金仍有12只,但一半为债券型基金,导致红利下降至49.9亿元。7月份,8只基金分红,其中6只为债券型基金,分红总金额仅为16.6亿元。然而,进入8月以来,至今只有两只基金进行分红,基金分红热情降至了"冰点"。
如此之少的基金分红数量,不仅无法与去年股市红火时动辄一个月内几十只基金分红的盛况相媲美,就连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每个月平均十余只基金分红的情形都比不上。
低位不分红利于基民
开放式基金分红为何降至冰点?制度上的原因在于,开放式基金分红需满足"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单位净值不能低于面值"这一条件,而市场经历了2008年以来的深度调整后,除了54只债券型基金的净值依然挺在了1元以上,其余逾7成基金品种净值已经跌破1元面值,达到分红条件的基金已不足3成。
此外,一只基金分红与否需基金经理点头,今年一季度,基金经理为了规避市场分红纷纷采取分红策略降低仓位,而在目前市道,基金经理已经不忍割肉分红。
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在目前市场低位不分红对于基民而言并非坏事,"之前基金进行大规模分红的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为了锁定收益,帮助投资者保存胜利果实。但开放式基金分红对投资者而言其实并没有额外收入,分红实际上是把原本属于投资者的钱以红利形式又还给了投资者,对于目前相对低位的市场,或许买入股票比实施分红更有利于投资者获利。"
分红得不偿失
除此之外,最现实的原因就是基金持续营销的效果已经大不如前。
去年行情火爆,特别是下半年证监会暂停新基金发行后,分红分拆更是成为各家基金公司做大规模的唯一手段,大比例分红分拆导致的基金份额膨胀速度丝毫不亚于发行一只新基金。
"以前分一次红可以进来一半的资金,现在一分钱都进不来,还要出去不少。"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向记者抱怨道。
的确,随着市场持续下跌,基民信心受挫后,一些基金即使分红也难挡份额缩水。
"新基金发行如此困难,留住原来份额成为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分红削减份额无疑是得不偿失。"上述市场总监向记者坦言。(王琛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