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跌至冰点,今年以来暴跌46.3%;基民的信心也跌至冰点,面对"跌跌不休"的股市,进退两难。
日前,银河证券发布的一组数据更令人不安。数据显示:现任383名基金经理中有接近1/3的115人岗位从业经历不足1年。其中甚至出现"80后生人",根本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周期考验。
牛市中,基金经理"扔飞镖",也能取得好业绩;反观熊市,基金经理的炒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基金的亏损程度及解套希望。
毋庸置疑,炒股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值得基民坚守,而炒股能力差的基金经理将被基民抛弃。为此,本刊广泛征询业界专家意见,通过系统、严谨的研究、分析,评选出"2008基金经理炒股10佳"及"2008基金经理炒股10差"榜单。为基民解惑进退之道。
揭秘基金经理炒股能力
2008年股市才真正考验广大基金经理的炒股能力。"已经成为业界的广泛共识。
面对股市惨状,基民的话题已经从"买什么基金赚钱?"变成"什么基金抗跌?""何时应该赎回解套?"
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这时候抗跌、稳健的基金经理才是真正的宝贝。而那些举着价值投资大旗,炒股能力却不怎么样的基金经理则应列入谨慎对待之列。
记者经过对业界深入探访,系统研究分析,发现200余只股票基金中,确有部分基金经理在牛市、熊市中都显示出超强的选股、操盘能力,业绩始终名列前茅,而有些基金经理却失误不断,漫不经心,业绩差劲,涨不过人家,却跌得快。
如何评估基金经理炒股能力?本刊为让基民了解基金经理炒股能力的优劣及内在原因,不至于踩到"雷基",也不至于放跑能赚钱的"金基",根据四大原则评选出"2008基金经理炒股10佳",及"2008基金经理炒股10差"。
"选择基金就是选择基金经理,跟对人稳赚不赔,跟错人血本无归。"深度被套35%的基民刘先生给出他的选基原则。这也代表一大批基民的共同心声,"但我们又不是专业人士,有没有简单易学的选基金经理的'傻瓜模式'?"
本刊通过对榜单上20位基金经理的职务、风格、经验等因素做统计分析发现选择优秀基金经理及影响基金业绩的"珍珠筛"。
当"官"的不如"百姓"
"挂职可能是虚的,也可能是实的,在哪里都是这样,一人干几个工作,结果都不好。"一位资深基民谈到那些挂总监、副总监头衔的基金经理时,颇有些不安。
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师也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有些基金经理出身的投资总监对市场还有感觉,即使挂了头衔还是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基民赚钱,但一定会牵扯精力。两头都兼顾得很好的人很少,除非能力超强,或者管理的基金规模不大。如果管着两三百亿或者管着几只基金,难免分身乏术。"看来基民的担心也是有根据的。
榜单中绩优基金经理挂职"当官"的占30%,而绩差基金经理挂职占80%。这似乎很说明问题,即便是挂虚衔也难免牵扯精力。
但基金公司对此的回应则惊人一致:"挂职不会影响基金经理的能力发挥,一样做得好。"
兼职的不如专职
一人管多只基金,与挂职"当官"在性质上相似,难度上却大相径庭。
每只基金大多各有一套风格和比较基准。但根据本刊对多位兼职基金经理的年报、季报统计,部分基金经理兼职后主管的基金持仓股和行业选择会慢慢趋同。这样就和复制基金没什么两样了。单从榜单统计可以也看出类似的结果:绩优基金经理兼职的占30%,而绩差基金经理兼职占50%。难度加大,难免会精力不够用。
有分析师称:"兼职要看管理的是否同类基金,管理规模多大,如果多而杂或者多而大都会增加难度,通常一位基金经理的操盘规模应该在百亿之内,再大就难控制了,除非选股能力和精力超群。"
单枪匹马不如团队作战
幸福的人大都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在"基金经理炒股10佳"榜单中,华夏基金有4位经理入选,兴业基金有2位经理入选,而反观绩差榜,10位基金经理分属9家公司。基金公司投研团队、判断市场能力、对基金经理的运用等都成为影响基金经理能力发挥的重要原因。
某券商分析师曾深入分析基金经理与基金公司的适应度,得出结论:"基金公司就像一块土壤,基金经理就像一粒种子,种子不好固然长不出大树,但如果土地过分贫瘠,一样没法枝繁叶茂。基金经理要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公司也并非易事。"
双打不如单打
榜单中绩优基金单基金经理占80%,绩差基金单基金经理只占40%,这一比例也似乎证明单基金经理的优越性。尽管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从操作独立性方面考虑"还是只用一个好"。
"双基金经理总会有主有次,一个一般兼总监的头衔,常务交给另一个人做,最后操作一定要有人拍板,但如果两个人主观都很强,就很难配合。行业怎么选?该听谁的?两个未必比一个强,还是一个基金经理比较好,操作独立。"某著名券商分析师明显不赞同双基金经理制。
"短工"不如"长工"
绩优榜中,基金经理任职近2年的占60%,绩差基金经理任职近2年的仅占20%。这说明执掌基金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操作越顺手。
"如果让我选择两位基金经理,我当然选时间长的,稳定的,至少他经验多。我招聘员工都希望有工作经验啊。"身为私企老总的某基金认购大户用企业用人的准则来挑选基金经理--只选有经验的、忠诚度高的,打短工的不要。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李薇认为:"基金经理在某一只基金上的持续任职稳定性较基金经理本身的工作经历而言,对业绩的积极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2007年超过百位基金经理跳槽私募,今年以来也有大批基金经理转战专户理财,公募基金中的"长工"型基金经理越来越少,而正是这些"长工"在牛熊转换中大放异彩,站稳抗跌榜前列。
以上五条榜单中总结出来的标准可以作为基民选择基金经理的 "珍珠筛",但最根本的是要严格考察基金经理的四大基础内功--"择时、择股、择业、操盘"。只要基础内功扎实,即便不符合"珍珠筛"的条件,也可能取得好业绩。例如双基金经理、挂职投资副总监的兴业趋势王晓明,依然取得好成绩;王亚伟挂着头衔却不影响工作;梁辉身兼数只基金却仍能够游刃有余。
内功1:择时能力
兵法有云:庙算胜者得算多。择时能力强即是庙算能力强。入场时机选择准确,最好是市场或个股的底部,这当然是基民最希望基金经理达到的水准。可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又有几个基金经理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
2006年开始,基金开始加速跑,到了2007年10月遭遇急刹车。一季度是个门槛,反应灵敏的基金积极调整,或主动减仓,反应不灵敏或误判的基金经理则死守仓位或积极抢反弹。例如王亚伟在年初便"降低股票比例以控制系统性风险",而万家和谐增长则"在1月初积极参与反弹",庙算优劣立判。
李薇称:"从华夏整体持仓情况分析,2007年10月开始,华夏基金整体严重看空,直到现在华夏基金仍保持看空的态度。这正是华夏基金得以在大跌中保持抗跌的原因。"
华夏有4位基金经理入选"2008基金经理炒股10佳",基金公司整体判断准确,果断收兵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对于最近由王亚伟领衔的华夏策略精选迟迟不发的原因,华夏副总裁张后奇表示:"若拿到批文就发,我相信可能一天就完成发行了。若建仓在大盘3600点,现在又是怎么样的市场情况呢?"反观目前点位,华夏的举措还是非常适宜的。可见无论基金经理还是基金公司,择时能力都非常重要,可作为基民选择基金的首要标准。
内功2:择股能力
谈到择股,人人都想找到无人发现的黑马,兴业趋势王晓明钟情白马股、华夏大盘精选王亚伟专挑黑马股,早已成为业内佳话,而这一黑一白两位基金经理都以远远跑赢大市的成绩得到业界的肯定。
但择股能力也会受到部分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位从业13年的券商分析师一语道破天机:"若让王亚伟操盘200亿~300亿的基金,他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选股。而如果只给王晓明20亿~30亿,在当前的市场,他也未必能保持很低的换手率。"
此外,也有分析师表示:"基金经理的个性擅长也会影响他的择股偏好,而公司是否支持基金经理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可以说择股能力是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明星基金经理需要适合他发展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内功3:择业能力
择业能力,在基金经理中也是强弱分明,选择的行业正确,最好是被低估的潜力行业,或者是资金未来流向的行业。这似乎很难判断,但东吴双动力的王炯却能做到这一点,她在2007年三季度就已经提前布局石化塑料、食品饮料、房地产。这三个行业恰恰是多数基金一季度增仓的重点。这足以证明东吴双动力行业选择的能力。
2007年四季度金融比较抗跌而地产跌幅较大,部分基金在2008年一季度大举增持金融,却赶上"金融风暴",损失惨重。所以因时择业至关重要。
内功4:操盘能力
操盘能力虽然不是最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在买卖中运用技巧获得最大收益同样是基金经理的基本功之一。如果素质不过关,即使选对股票,也会被资金大鳄玩弄于股掌中,失去自主性。业内擅长卖股的兴业趋势王晓明、擅长买股的王炯、王亚伟都堪称操盘高手,而操盘不灵的也大有人在,例如世纪分红的曹名长、向朝勇二位经理便操控乏术,一季度卖亏数亿,将拆分募集的资金损失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