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投资理财喊得最响亮的一句话--"跑不过刘翔
也要跑赢CPI",在疲弱的市场下放低了要求,如今"跑不赢CPI跑赢存款利率"成了新的标准。日前,记者从成都多家银行获悉,沉寂了半年之久的保本低收益银行理财产品重新热闹了起来,在投资者对各类高收益产品失去信心后,此类保本低收益产品受到追捧。
赢调查A
蓉城投资者:保本理财产品成首选
"你别再向我推荐你们的高收益产品了,哪个产品能保证本金?"日前,记者在红星路附近一家银行营业网点采访时,听到投资者马女士这样问银行理财经理。马女士说,两个月前她买了该行一款投资海外市场的理财产品,账面浮亏超过10%,现在她最需要的是一款让她心里踏实的理财产品。"投资股票和偏股型的基金风险都太大,我不去图那个'险'钱。"说话的王女士是成都某高校的教师,她说,今年股市行情以震荡为主,因此她的投资策略和目标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我现在就是渴望工资之外能有一份比较稳定的额外收入,这样的话无论有任何意外情况发生,都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因此选择一款收益稳定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其实,有同样理财需求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记者在银行营业厅观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8位投资者开口总要问:"能不能保本?"能否保本俨然已经成为了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第一诉求。
该银行的大堂经理杨静说,"以前市民进来都问买什么收益高,在经历了国内外市场的连续大跌后,投资者经历了残酷的风险教育,投资心态成熟了许多,稳妥成了第一要求。"
据介绍,目前挂钩国债和期货市场的理财产品最受投资者欢迎。据统计,60%的投资者都会选择上述两类投资理财产品。
赢调查B
理财产品:跑赢存款利率成新卖点
去年理财界最流行的一句话莫过于"跑不过刘翔也要跑赢CPI",不少投资者就是喊着这样的口号冲向了基金和高收益理财产品领域,在多条预期收益较高的投资渠道都遇到了高风险之后,"跑赢存款利率"成了当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卖点。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银行和投资者的心态现实了许多。
日前,工行新推出的一款稳定收益理财产品,运作一个月后预期最高收益能达到4%,而一个月的闲钱只能存活期存款,年收益只有0.72%,这样一比,买理财产品太划算了。产品一开卖,部分营业网点门前出现了提前3个小时排队购买的情况,产品的5亿份额在开门30分钟后就销售一空。
突出"收益跑赢利息"卖点的银行不止工行一家。"保本基础上博取超过利息的收益,是目前各家银行在售产品的主要目标。"中信银行成都分行理财经理王瑞锦介绍,目前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均以保本为突出卖点,"投资者现在也害怕了,都把保本看得很重,银行说再高的收益,也没保本来得实在。"
赢调查C
专家支招:保本产品弱市更见优势
"保本型产品的选择要与自己的资金需求相匹配。尽管有着保本的属性,但无论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基金公司所发行的基金,保本都是以某一个固定的投资期限为前提的。只有持有产品到期,才能够获得百分百的本金保障。"王瑞锦介绍道,与市场上其他的产品相比较,保本型产品所规定的保本期限较长,如在银行所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中,一年期至两年期的产品为主流的设计期限。除此之外,市场上也有一些保本期限长达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产品。而保本型基金所设立的保本期也在2-3年。
保本型产品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弱市之中,良好的抗跌性和止损性,可以为偏好低风险的投资者提供一种资金保值的渠道。但是,对于保本型产品的潜在收益能力,投资者也不要抱以过高的预期。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出于保本的需要,在投资组合中,大部分的资产将投向于一些固定收益类的金融产品,而额外的收益主要是靠小部分资金的密集运作来实现的。在市场较为强势的环境下,保本型产品的优势同样就可能是它的劣势。(记者 孟梅 胡镪文)
理财个案>>>
股民抽身股市保本才是王道
"又跳水了!"站在证券交易大厅的一角,面对大盘的跳水,刘季强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城内某大型企业工作的他,投资股市的20万元,是工作十多年辛苦积攒下来的。
刘季强还有位孪生哥哥叫刘季伟,同样也在这家企业工作。刘季伟也炒股,不过无论行情怎么变化,刘季伟的脸上总是乐呵呵的。如此好的心态让周遭股民很是羡慕,问其原因,刘季伟总会说:"我投资股市的钱不多,亏不到哪儿去,何况我的大部分钱都购买了保本型理财产品,又能保本收益又不错,根本没有后顾之忧。"
刘季伟口中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不但具备投资理财和保险保障的双重功能,而且还保证年投资回报率不低于1.75%,这可让刘季伟省了不少心。
在这波直转急下的行情中,损失近1/3的刘季强也逐渐对保本型理财产品有了新的认识,"当下理财,保本是王道。"(记者 胡镪文 杨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