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位割肉?低位加仓!
■买债券基金?买指数基金!
■一次性补仓?分批买入!
本周没有出现令人期待的奥运行情,相反却出现了一波令人震惊的暴跌行情,让基民感受到当年唐明皇"婉转娥媚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的锥心之痛。不少基民从观望到犹豫再到绝望,最终大刀"割肉",反过来拖累更多的股票不断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基民在目前的情况下,又该如何操作呢?
政府不救市,基民唯有自救,"充分注意"自己的投资策略了。
策略一:
低位割肉?低位加仓!
作为最早、最成功的证券公司的老总,原申银证券公司阚治东,在回答投资者如何才能让股票不跌的时候表示:这很简单,只要大家都不卖,股票就不会跌了。对基金来说也同理。
在一样东西卖十块钱的时候你认为很合算而高兴地买入,那么有什么理由在它变成四、五块钱的时候反而嫌贵要卖掉呢?
这里有两个关键的问题:一个是,你原来认定的好东西是不是其本身的价值发生了变化?第二个,如果它确实值得拥有,你在四、五块钱时卖掉,是否还有机会在更便宜的时候买回来?
巴菲特在总结其一生成功的投资经验时说:要在市场贪婪的时候恐惧,要在市场恐惧的时候贪婪。而目前中国的股市,正是到了市场恐惧的时刻。虽然谁也不能打保票说这是最恐惧的时刻,但是历史上的数据可以明白地告诉每个投资者,一个连续下跌60%的股市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
作为普通的基民,无法预知底在哪里,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越跌,这个市场就离底部越近而不是越远。所以,在已经跌掉将近60%的情况下,越跌就越应该买入而非卖出。逢低买入优质基金,不断
地摊薄成本才是最为可取的操作策略。
当然,低位加仓并不是对所有的基金都加仓。细心的基民会发现,经过此番下跌,有些涨得快的基金今年跌得也非常快,这说明此类基金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对于这类基金,还是应该把握机会逢高赎回。而对于那些一直表现相对稳健的基金则可以开始加仓买入。
策略二:
买债券基金?买指数基金!
债券基金近来成了当红炸子鸡,但是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债券型基金更应该成为在股市大涨之后退出资金的栖息地。在目前股票已经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尤其是整个市场的估值开始趋于合理、投机泡沫已经基本消除的情况下,大举买入债券型基金将会错过战略性建仓的投资良机。
根据最新的基金净值排名,今年以来跌幅最大的基金,非指数型基金莫属,这是其仓位一直处于满仓所致。指数基金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它是市场中无论涨跌都会先人一步。
在目前的市道下,投资者如果认为今后市场上涨的概率大于进一步下跌的概率,那么其最新的操作策略就应该是买入指数型基金而非债券型基金。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最新测算,随着市场的大跌,债券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已经降低到65%左右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一旦大盘上涨10%,此类基金平均最多也只能上涨接近6.5%,而指数型基金则因为将近100%的仓位,有望同步增长达到10%。
另一个买入指数基金的理由是,在市场因恐慌而抛售的过程中,投资者很难确定究竟哪个板块是被错杀,哪个板块是应该回避的。此时买入指数基金,则避免了投资者因选错投资类型的基金而造成投资机会丧失。
策略三:
一次性补仓?分批买入!
任何一个投资者想要成功抄底都是十分困难的。
广发基金之前曾经作过一个统计,一些自认为对市场判断较为准确的基民,在基金投资上不停地申购赎回,但是两年下来,这些跑进跑出的基民收益远远低于买入后持有不动的基民。虽然这些数据是牛市中的数据,但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投资者都很难做到在每次交易中把握好市场波动的周期。
而基金定投则是市场中总结出来的对抗市场波动性最好的投资策略。如果你均匀地买入基金,那么一定可以避免在最高点套牢,也不会错过市场的底部,最终结果就是,你取得了一个市场的平均成本。
在目前谁也无法确定最低点的情况下,分期分批地在2500点下方买入股票型基金,一定会获得比在市场处于4000点以上时参与的投资者更低的投资成本,因而未来的获利空间也就更大。
一些改进的定投方法值得长线投资者借鉴。一个方案是:在上证指数每上升500点或是1000点时,减少部分定投金额,而当上证指数下跌500点或1000点时,追加定投金额。
如果感觉老是去银行修改定投方案比较麻烦,基民也可以自己分批建仓,即每当上证指数跌掉100点,就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分批买入看好的股票型基金。这样的投资策略一定不会让投资者错过市场的底部。
另一个方案则是智能定投。原则就是每个月,当上证指数大跌100点以上,便买入某指数基金,如果跌去150点以上,则加倍买入。如果当月没有出现大跌100点以上的情况,则在该月的最后一天买入。记者按此原则模拟对长城久泰中标300的投资结果显示,如此买入的基金6个月下来只亏损了不到28%。但同期该基金从最高价位的1.8563元跌到本周末最低位0.9521元,已经跌去48%。可见智能定投可以大幅降低投资者的入市风险。(记者 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