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奥运理财产品这几天纷纷告捷,在过去一两年提前掘金奥运的投资者们也开始收获果实。从目前情况看,银行的奥运理财产品收益大多达到预期,其中与股票挂钩的产品收益大多跑赢了大盘。中国银行()的奥运理财产品是其中的佼佼者,像射箭场上的射手一箭中的,收益颇丰。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开幕,这场体育盛会除了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外,很多老百姓还寄希望于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投资机会。
据悉,银行的奥运理财产品这几天纷纷告捷,在过去一两年提前掘金奥运的投资者们也开始收获果实。记者走访多家银行了解到,从目前情况看,银行的奥运理财产品收益大多达到预期,其中与股票挂钩的产品收益大多跑赢了大盘。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奥运概念理财产品是为题材炒作而生,具有很强的投机性,仅仅凭热门概念去选择理财产品,其风险还是很大的。概念往往是短期热点,而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均在半年以上,流动性风险也值得投资者关注。
挂钩奥运收益可观
虽然从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爆出"零收益"、"负收益"等负面事件,对银行理财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是,多款与奥运概念挂钩的理财产品均达到了预期收益率,对整个银行理财市场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范华向记者介绍,奥运概念的理财产品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所挂钩的奥运概念与产品收益直接相关,如挂钩李宁、百丽的体育运动品牌;另一种是间接相关,例如选择奥运赞助商、合作伙伴为挂钩标的的产品。
市民张先生在2006年10月购买了中行推出的首款美元挂钩奥运产品,挂钩中石化、中国移动和中国人保3只港股,期限1年3个月。产品今年1月31日到期时,张先生拿到了8.75%的最高收益,折合年率为7%。
"2008奥运会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大盛事。因此,我相信投资奥运理财产品肯定是值得的。另外,现在股市这么不景气,资金总要找个出口,那还不如试试投资奥运理财产品,从目前市面上发行的产品来看,我还没看到亏的。"张先生表示。
据记者了解,去年8月,光大银行发行1年期"同升十二号"理财产品,主打奥运概念。该产品挂钩李宁、维达纸业、百丽、青岛啤酒()、蒙牛乳业、康师傅和汇源果汁共8只香港股票。这8只股票或者是奥运合作伙伴,或者与奥运会相关度较高,因此有望分享奥运会带来的商机。
这款产品即将到期,其到期收益取决于8只股票在12个观察期的平均涨跌幅。截至6月16日,8只股票在10个观察期的平均涨跌幅分别为26.04%、32.57%、23.98%、24.35%、23.36%、8.40%、-14.01%、-3.44%、8.25%和-6.82%,仅有3个观察期的平均值为负。
"按照产品的收益计算公式,目前该产品的美元收益约为10%,人民币收益约为7%。" 范华透露,这些产品的设计初衷当然一方面是想宣传支持奥运的精神,另一方面当然也是看好奥运概念股。
中行一位理财师表示,和其他理财产品不同,这些与奥运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一般能保证本金,预期收益则要看挂钩股票的表现情况和产品设定的条件。与股票、基金相比,挂钩奥运的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定性更好,风险也更小些,当然其收益无法与直接投资股票、基金相比。
概念炒作风险加剧
很多机构在研究了各国举办奥运的经验之后,大胆预言奥运板块将成为2008年最牛的板块之一。
不过,中信银行()市场发展部刘雅洁告诉记者:"基于目前A股的现状,预计奥运会后市场也并不被看好。事实上,炒作本身就带有预期性,现在的炒作已经到了'后奥运'了,因而这类概念炒作的风险正在不断加剧,投资者还是慎重些为好。"
中国银行分行理财师喻丹认为,一些股票因奥运概念在短期内被大肆炒高,部分二级市场投资者可能会偏离对其基本面等因素的分析。银行和投资者不能只凭概念设计选择理财产品,而应关注投资标的质量以及产品设计的结构。
他提醒,相比一般的理财产品,概念性理财产品有一阵风效应,即热点持续时间短,理财产品期限短则半年,长则两年,很难分享热点带来的赚钱效应,因此,适合波段操作,并不适合长期投资。
不过,工商银行()支行高级理财经理陈铁刚指出,目前市场上奥运概念理财产品多属于结构型产品,它们之所以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主要是进入的时机比较好,尽管奥运概念股票长期看好,但如果恰逢股市高点买入这类产品,收益也会大打折扣。
刘雅洁表示:"概念往往是短期热点,适合波段操作,随着后奥运时代的到来,如果没有新的炒作热点,投资风险将逐步累计,普通投资者不要轻易跟风。"
据了解,尽管不少银行以奥运概念为宣传的卖点,但在设计产品时,银行更看好的还是理财产品所挂钩的市场,而非"奥运"概念。
因此,投资者不能只凭概念设计选择理财产品,而应该关注投资标的质量。客户要充分考虑自己的预期判断,和这些产品是否相符。在选择概念性理财产品时,要研究该产品所挂钩的标的物,并确认能承受多少风险。
银行理财大玩新概念
除了奥运概念,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与重大事件例如"世博会"和"抗震救灾"之类挂钩的概念理财产品亦是屡见不鲜。早在去年,民生银行()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一款"世博理财"产品,为期半年。本质上,它是一款信贷资产类产品,将信托贷款的收益作为偿还投资者本金和收益的来源,而为了安全起见,民生银行还提供了备用贷款作为"间接担保"。
而更让市场记忆犹新的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就有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多家机构发行了"赈灾爱心"概念的理财产品。一时间,银行理财也成为支援灾区的途径之一。
事实上,除了奥运会之外,世界杯、奢侈品、石油、环保、黄金、艺术品、人民币升值、钢铁、房地产、水资源、可再生能源和农产品()等热点话题都曾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近期,还有银行推出挂钩葡萄酒的理财产品。投资者认购还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红酒,到其成熟装瓶后可自己消费,也可现金获利,年化收益率可达到8%。
在这一类型的产品中,除了上述奥运挂钩产品收益大多符合预期外,民生银行于去年推出的挂钩艺术品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当理想,这款两年期产品在运作满一年时的年化收益高达20%。但是,大部分新兴的挂钩产品收益并不是很理想。
银行理财产品玩概念之风大行其道,让不少普通投资者看得有些发晕:这些产品的风险到底大不大?对此,陈铁刚指出,国内银行在开发这类产品方面的经验不足,往往是简单照抄国外产品,因此实际运作大多不太理想。
他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此类产品时,需要认真分析挂钩对象的市场前景,主推金融机构的产品设计能力,产品设置的具体触发条件是否苛刻,以及产品的手续费用和流动性等等。(王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