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n110
2008/9/25 1:01:24
日前,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与普益财富网联合发布了7月份的券商集合理财报告。
七月行情"俯卧撑"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李跃龙表示,七月份的债券市场比我们预想的稍好,由于CPI指数的逐渐见顶回落,债券市场并没有发生我们六月份担忧的构筑顶部下跌的局面。我们主要参考的国债指数和深圳企债指数都在极为狭窄的区域内震荡盘整。上海企债指数在月初小幅下跌后,月末又产生小幅反弹并回到原来的平台上。我们预期这样的情况可能继续延续,一方面CPI的逐步见顶回落使得债券市场的下跌压力减小,但目前上涨的空间也很微弱,而且还存在PPI不断走高的隐忧。
七月份的打新市场上共有10只中小板新股和1只保利转债发行,而下一个大盘股中国南车要到八月份才发行,在数量上相较于六月份的11只新股2只转债还呈略有下降的态势,可见境况并不景气。不过上市首日新华都151%和恩华药业143%的涨幅成为最近少有的个股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0%的现象。
从图中可以看出,七月份资本市场各指数及各类投资品基本上都出现了上涨(由于在观察债券市场时参考的上交所国债指数以及企债指数波动极小,我们未在图中列出)。七月份A股市场基本的情况是处于反复震荡的过程,所以我们以月末收盘价与上月月末收盘价相比,沪指的绝对上涨幅度仅有1.45%,而沪深两市呈现出沪强深弱的局面,沪深300指数的月度绝对上涨幅度弱于沪指,仅有0.48%。
股票型产品排名大变脸
与6月份相比,7月月度的净值排名有了较大的变化。在6月排名中排名靠前的为中金策略2号、海通稳健、申万1号、光大阳光、东方红3号。7月排名靠前的为国信价值、中信3号、华泰紫金3号、中信2号、广发3号,而其中国信价值、中信3号、中信2号,广发3号4只产品在6月排名中正好是其最后4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经研究发现,这一次月度排名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产品对于7月市场判断和对仓位调整策略的巨大差异。
由于国信价值和中信旗下两只产品、广发3号、华泰紫金3号等几只产品的管理人在二季度末先知先觉,果断地将股票持仓大幅度上调,其中国信价值在二季度股票增仓20.51%,使其股票总仓位达到90.13%,因此获得了在7月行情中摘取桂冠的优势。而中信3号在二季度股票增仓17.97%,中信2号二季度股票增仓6.12%,华泰紫金3号二季度股票增持4.79%,广发3号二季度股票增仓3.46%,使这几只产品从6月排名垫底调升至7月的排头兵。而在6月排名靠前7月排名垫底的中金策略2号、海通稳健等产品则是由于二季度末股票仓位较低,或者仍在大幅减持股票,如海通稳健在二季度减持股票12.03%,光大阳光二季度减持股票11.42%,上海1号二季度股票减持21.31%。
但在这其中仍然有一只表现较差的产品--上海1号,在二季度上海1号大幅度减持股票21.31%,推测由于其减持的不及时造成在6月份净值下跌13.33%,排名中游,而其大幅减持于市场反弹前夜的行为错过了7月的反弹行情,导致7月仍然排名靠后,而在考察的近半年收益中下跌35.73%,仅次于中金策略下跌37.3%的幅度。对上海1号评价不高并不仅仅源于最近的排名表现,而是其一直未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其相比,海通稳健风格确实稳健,因此下跌幅度较小,在反弹行情中可能风格保守造成收益不高,上海1号则在下跌中表现既不稳健,在反弹行情中又表现落后。
FOF产品的7月表现让我们较为意外,在此前数月的排名中显示,券商FOF产品平均收益一般可以跑赢混合型基金,但也可能FOF在最近的行情中显得过于谨慎,在二季度末我们的持仓估算中显示,FOF型产品股票仓位基本在60%或以下,这也是造成7月整体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新成立的东风2号7月收益1.57%,排名券商FOF第1,国泰君安君得益继续表现不错排名第2,月收益0.91%。
同为新成立品种的长江2号则排名垫底,月收益-2.75%,此前表现较为稳定靠前的华泰紫金2号本月出人意料地表现不佳,月收益-1.75%,也正是这两只产品大幅拉低了券商FOF的平均收益。
招商现金牛与国泰君安君得利两只现金管理型产品延续稳健的表现,平均月收益超过0.3%,将货币式基金的平均收益远远扔在后面,不过由于7月打新股的数量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收益率。(证券日报 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