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股票从最初的玄妙莫测到现在成为许多人口中离不开的话题。如今,投资股票也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笔者在赣州城区调查时发现,在这支炒股大军中时常能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他们在共同经历着股市的风雨阳光,感受着炒股带来的快乐和失落……
老年股民,几多欢喜几多愁
炒股,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时尚
"只要收回了成本,就不炒了。"年近七旬的敖大爷一边熟练地敲打着键盘查看股票信息,一边摇着头对笔者说。
话虽这样说,敖大爷炒股已有十年之久。最初,敖大爷希望在基金投资中获得收益,想法破灭后,便转向股票,正式开始了炒股生活。现在,敖大爷每天早上都会整点赶到证券交易所,在一楼大厅里选个位置坐下,便开始静静地查看股票信息。趁着午间停盘的空隙,敖大爷回到家吃过午饭后又匆匆步行回来,雷打不动。用老人的话说,股市变化那么快,不盯着可不行。
敖大爷点开自己的股票账户明细,看着手中仍然亏损的股票,显得有些无可奈何:"这些年投了10万元,赚得少亏得多,如果存在银行,光利息就是笔不小的数目。"
证券交易所里像敖大爷这样在股海里浮沉的老年股民不在少数。笔者随机走进一家交易所,粗略统计了其中一间操作室的人员情况,44位股民中花白头发的老年人就有13位。
老年股民数量激增探因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股民队伍已是不争的事实,究竟原因何在?
花闲钱玩玩者有之。奋斗了几十年的老人,此时大多都有一定积蓄。同时,子女为尽赡养义务,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给予老人一定的养老金。如此一来,老人手中便有一部分闲钱可供自由支配。
欲投资挣钱养家者有之。不少老年人的退休金相对较低,除去必要的生活支出外,仍要准备生病时所需的治疗费用。如果单纯把这些收入存入银行,利息所能带来的财产增值速度有可能赶不上因通货膨胀而引起的物价上涨速度。于是,手中有些闲钱的老年人,更希望能通过投资来获得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回报。
寻求精神寄托者有之。一些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不能马上适应突然变化的生活状态,他们希望能有一些活动来填补生活的空白。
被"拉下水"者亦有之。刚刚吃过午饭返回交易所的李阿姨告诉笔者,当时选择购买股票,主要是受周围朋友的影响。平日里大家聊得比较多的话题就是股票,在交流中,自己对于股票的认识逐渐增多。看着身边的朋友纷纷尝到甜头后,李阿姨决定先投入一笔钱试试看。没想到第一次购买股票就赚了不少,这大大增强了她的信心,此后便逐渐增加了投资。
某证券分析师刘振国介绍说: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热衷投机,他们在购买股票前通常不会在相关知识上做足功课,选择股票时更多的是依据一些表面信息,或者凭直观感觉,人云亦云。老人投资股票时还常常带有较明显的"菜篮子"思维,这和年轻人不尽相同。
老年人炒股面面观
老年人究竟是否适合投资股票?
大多数不是股民的老年人认为,炒股对老人的身体状况有较多的负面影响。炒股费时又伤神,不仅会占用本可以用于锻炼的空暇,股票下跌时还会增加老人的心理负担。他们认为老年生活应当简单轻松一些,炒股并不适合所有老人。
眼下正是炎炎夏季,这些天赣州的天气十分闷热,笔者在赣州城区文清路一家证券交易所的二楼大厅里看到,有100多人坐在屏幕前关注股票信息。大厅里虽安装了空调,并在四周装有大功率风扇,而笔者坐在靠中间的座位上却仍感觉到一阵闷热。尤其在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午后2时左右,大厅的温度也随之明显升高。
夏季是老人突发性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病症的高发期。而据笔者观察,炒股对老年人身体状况潜在的影响确实不可小看。不少老年人在证券所里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除了必要的走动外,一般很少离开。他们有的在电脑前久久不动,有的坐在屏幕前一直盯着股票,有的困了就直接在座位上打个盹。据工作人员介绍,有的老人甚至连午饭时间都不出交易所,一早赶来交易所时就已经备好了午饭。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炒股似乎更加适合心理承受能力强、能经得住强烈刺激的人群。老年人大多身体欠佳,长久地坐在电脑前,最容易造成颈项肌的疲劳,引起颈肩痛、项肌痉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由于老年人精力有限,承受刺激和压力的能力也不足,因此并不适宜进行股票投资。
通过与一些老年投资者的交流,笔者得知不少老年人用了多年的积蓄进行股票投资,有的把当年单位改制买断工龄时补发的钱款也投了进来,而一小部分老人甚至动用了养老金。他们告诉笔者,股票的风险系数要普遍高于其他类别的理财产品,股票价格又瞬间变化,难以预计,尤其前段时间股市仅仅用几个月时间就走完了两年的牛市,股指下跌惊人,很多老人的股票收益在这段时间都纷纷"反吐"回去,甚至血本无归。
但有证券工作人员告诉笔者,部分老年人对股票暴跌的承受能力比较强,他们能以平常心来对待股价的起伏,始终能同身边的人轻松地谈论政治、经济、股票等等各类话题,有的还带上如织毛衣一类的家务活,一边看着信息,一边做着家务,甚至还有的和几个朋友在固定位置上,摆下棋局。
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仍要提醒老年人投资股票应当谨慎,任何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都成正比。老年人在作出选择时由于各自衡量的标准不同,因此较难定论这一人群是否适合炒股。而对于那些已经投资了股票的老年人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要善于规避风险。证券分析师刘振国认为,目前,赣州大部分老年股民相对缺乏的正是这种风险防范意识,他们投资股票时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表现在选择股票时不问基本面,即公司的经营业绩、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而简单地通过算术方法认为低价股能带来更可观的收益。其实真正理性的做法应当从宏观面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慎重考虑,尽量不选择有负面影响的股票。其次,一部分老年人在选择股票时,过分迷信媒体中所谓的推荐股票,而不是根据各方面信息作出理性分析。一旦股票下跌,又抱着"死都不卖"的心理,苦苦等着股价上涨。刘振国建议在股票投资中应当有投资的心态,作长期投资的打算,但这并不能理解为一味地"捂"住不放,相反,要在股票的波动行情中,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具体分析,灵活应对。
考虑到老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刘振国认为,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应尽量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理财产品,如基金、国债等。如果选择了高风险的股票投资,则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的股票操作中,最好不要进行满仓操作,要善于通过时间来分化风险。(许建平 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