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低迷,进一步催热银行理财市场。据普益财富和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7月份,38家中外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95款,发行量较6月份有5.3%的增幅。尤其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量激增,较6月份上涨约3%。
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比增加
由于上半年股市低迷,今年上半年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稳步且迅猛。从1月份略超300款,到7月份接近500款,仅上半年的发行规模,就已经超过了9100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发行量,可见发展速度已经远超人们的想象。
统计显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7月发行数激增至384款,较6月份的297款上升约3%。市场占比升至77.6%,进一步巩固了其霸主地位。鉴于近期央行始终未有加息动作,因此市场对短期化产品更为青睐,7月份发行的6个月期以下的短期产品共310款,市场占比激增至62.6%;信贷资产理财产品以219款的发行量,依然占据半壁江山,市场占比为44.2%。该研究报告预计,此类产品有望在今年年内继续升温。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并非"一荣俱荣",受资本市场调整和零收益事件影响,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在7月份大幅下挫,仅为55款,为上月发行量的一半。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结构型理财产品多数是直接挂钩海外股市,而结构设计并无新意。由于海外股市表现不尽如人意,因此对投资者吸引力不大。另外,各银行目前主推信贷类理财产品,结构型理财产品推出的力度不够,也是这类产品发行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中资行QDII受益占优势
根据普益财富对正在运行的228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的跟踪研究,截至7月31日,仅有18款QDII理财产品是正收益,其余210款QDII理财产品跌破了净值,依然是9成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处于亏损状态。与6月份相比,未能冲破上个月的低迷状态。尽管外资银行以190款的发行量远超中资银行38款的发行量,但从正收益占所有发行产品比例来看,中资银行的QDII收益能力,要明显好于外资银行。中资银行38款QDII产品中,正收益的有5款,其余33款负收益,亏损超过20%的有17款。而外资银行190款QDII产品中,正收益有13款,负收益的有177款。
从具体的QDII产品表现来看,运行期1年期以下的产品中,汇丰银行"景顺新型货币债券基金"产品和农业银行"境外宝I股指挂钩型\(汇率风险规避型\)"产品,表现较好,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7.68%和19.14%;运行期超过1年的产品中,农业银行"境外宝I股指挂钩型"产品仍是所有QDII产品中表现最优秀的一款,其年化收益率达23.87%。
至于公众较为关注的各类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7月以来各家银行的发行热情不断加大。据统计,7月市场上共发行了206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其中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和北京银行这4家银行的发行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刘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