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高保障胜过到期返还
查看完整版本:高保障胜过到期返还
2008/9/24 23:46:57
  对照小亮的保单来看,每年要交7000多元的保费,但两份保单累计寿险保额只有20万元;如果用每年交的这7000多元钱做一个消费型保险的组合,可以实现的寿险保额就能够达到100万元以上,同时还能拥有2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障。
  我的一位做高级客户经理的朋友告诉我:他的同事小亮(男性,31岁,也是高级客户经理)刚刚买了一份保险,还没有过完犹豫期,让我帮他看看有什么不足。
  保险合同是由两个方案组成:
  1、主险为保障期到65岁的两全保险,保费3100元/年,缴费期10年,保额为已交保费乘106%;附加险为保障期到65岁的10万元防癌保险;以及附加癌症豁免保费保险。合计保费3114元/年。
  2、主险为保障期到80岁的两全保险,保额为10万元;附加险为保障期到80岁保额为1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以及保障期20年保额为10万元的附加定期寿险。缴费期20年,每年合计交费4435元。
  一份保单的4要素
  我们先从人寿保险最基本的原理来回顾一下保险的意义与功用。设计一张人寿保险的保单应该考虑至少四个方面的问题:
  生命价值:
  生命价值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双十法",即以十分之一的年收入买10年的年收入。用保单购买生命价值,除了首先可以保证被保险人在任何状况下都会得到应有尊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完整地照顾到被保险人的家人。
  有人会说,如果我发生状况,我的家人都会有自己的收入,不需要我的理赔金来照顾他们的生活。其实,他们需不需要和我们想不想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尤其当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状况发生时就更是如此--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就一句"他们不需要"就了结了吗?
  健康保障:
  健康保障是当重大疾病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多少补偿。最常见的误区是把医疗保障和疾病保障混为一谈:医疗保障是由于治病而产生的费用,我们的社保可以报销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而疾病保障是由于得病而造成的损失,比如我们一旦得了很重的病,收入就会大幅下降,而支出却不降反升,房租还要交,房贷还要还,平时不吃的营养品也要花费,这些都是社保不能照顾到的。
  养老规划:
  养老规划越早开始压力越小,如果以12%的收益率测算,早六年开始,老年生活水平就会相差一倍。但是,通过返还型保险准备养老金却是大错而特错了。我们同样用"黄金(199,-4.58,-2.26%,吧)72法则"来测算,如果通胀率是6%,就意味着每12年我们的钱就会缩水一半,现在的10万元钱在48年以后只相当于现在6250元的购买力。
  看护照料:
  看护照料保险在我国还不十分普及。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人都会买这样的保险:当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保险公司会出钱雇人来照看我。在我国目前,终身寿险可以通过变更受益人的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这样的功能。
  20万元保额,太低了
  对照小亮的保单来看,两份保单累计寿险保额只有20万元,如果发生高度残疾这样的状况,很难想象后半生的生活将如何面对,也很难保证不给父母和家人造成拖累,更谈不上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1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额,对于现代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费用也是杯水车薪,尽管防癌保险还有10万元的保额,加起来也不过是买了一个心理安慰。
  在养老费用的安排上,如果在小亮65岁之前没有发生任何可以得到理赔的状况,那么到小亮65岁的时候两张保单的现金价值之和大概相当于现在两万元钱的购买力,这恐怕也不是他现在每年交7000多元的保费所希望实现的理财目标。
  投保最大误区:只认返还型
  如此分析下来,小亮的这两张保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他有可能面对的任何人生风险。而造成这样结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在购买保险时最常犯的错误,那就是:无论花多少钱买保险,都要买返还型的。说白了就是如果我没出事,我交给保险公司的钱最好都能拿回来。
  其实,无论消费型保险还是返还型保险,保障成本或者叫毛保费,都是相同的。只不过返还是保险公司用客户多交的钱所产生的收益来支付保障成本,从而给客户造成交的钱都能拿回来的错觉而已。
  如果小亮用每年交的这7000多元钱做一个消费型保险的组合,可以实现的寿险保额就能够达到100万元以上,同时还能拥有2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障(当然也会包括癌症),只是到小亮退休的时候可能会少一次出国旅游的费用,换来的却是30多年的安心。
  总结:
  保险首先是一种消费
  保险是一个人生活当中必须支付的成本,这个成本大约是收入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当我们每年支付的保费不足年收入十分之一的时候,就只能考虑购买消费型保险,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保额能够应对生活中突发的风险。如果违背这样的规则,我们所买的保险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也就意味着我们仍然要为省下来的成本付出代价。
  推荐方案:
  100万保额的3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纯消费型组合
  设计的寿险保额为100万元,其中重大疾病险保额20万元,年交保费6180元。此纯消费型方案,满期返还5万元,可忽略不计。特别适合刚毕业、无积蓄或创业阶段的年轻人,高额保障可比较完整地覆盖个人及家庭财务安全缺口。具体方案设计如下:
  消费型寿险方案:

  第二种:纯消费型寿险+返还型重疾
  寿险保额仍为100万元,其中重大疾病险保额20万元,年交保费8838元。消费型为主的方案,满期返还25万元,如果通涨率超过6%,则满期实际购买力折算成现在的购买力5万元左右,故也可忽略不计。此方案比较适合寻求心理平衡的购买者。具体方案中,纯消费型寿险组合不变,重疾险方案如下:

  第三种:纯消费型寿险+分红型重疾
  寿险保额100万元,其中大病险首年保额20万元,以后各年随分红递增,70岁时保额有可能超过73万元,年交保费11742元。消费与储蓄组合型方案,满期返还有可能超过58万元。比较适合像小亮一样有一定积蓄且收入较稳定的年轻人,高额保障可比较完整地覆盖个人及家庭财务安全缺口,同时开始给补充养老计划打下基础。具体方案中,纯消费型寿险组合依然不变,重疾险方案如下:

  Tips
  性价比较高的险种--定期重疾险
  消费型的健康险有很多种,除了交一次只能保一年的消费型健康险,还有那种可保5年、10年、20年,可以保到55岁、60岁、65岁甚至更高年龄等很多种选择。比如:一个投保人选择的是保险期间20年,只要正常交费,那么在未来20年内,投保人一旦患了条款中列明的大病,保险公司就要赔付。
  有人会说,即使可以保20年,那20年以后得了大病呢?人是越老越容易患病的呀?于是说定期的重疾险不好,应该买终身重疾险。好,我们来用例子来看看终身的重疾险。
  35岁的男性,购买了10万元的终身重大疾病保险,20年交费期,每年要交4000元左右保费。这个客户如果是20年后得了大病会赔多少?就是10万元。但这个客户20年一共给保险公司已经交了8万元。
  很多人都喜欢终身重疾险,认为老年才是发病的关键时期,可是从上面简单的计算可以看出:虽然终身重疾险在投保人老年的时候得病会理赔,但赔给投保人的保险金其实主要还是自己交的钱。也就是说:终身重疾为投保人老年时期提供的保障,仅仅相当于是储蓄的功能而已。所以,保单能真正发挥保障功能的还是在投保人刚买的时候,也就是在保费没交完的前20年的那段时间里。而这20年,投保人完全可以用消费型的、20年期的定期重疾险来解决--保费还便宜;保障额度还可以设得很高。
  另外,如果投保人真的一旦患病,可能动辄需要几十万元的医疗费。而购买终身重疾险时,多数投保人往往受限于自己的交费能力,一般不会购买很高的额度。所以,定期重疾险更能体现保障的功能。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