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4天,而去年以来各个银行发行的奥运理财产品也陆续迎来了期限日,"牛"、"熊"与否正在逐步揭晓。在奥运光环下,这些理财产品是否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是否在动荡不安的股市跑赢大盘?作为投资者,面对银行这些凭借概念设计的众多产品,又该如何理财?为此,记者对银行奥运理财产品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解读。
银行理财产品大打"奥运牌"
所谓"奥运理财产品"包括与奥运挂钩的收藏品和银行理财产品,其中以银行理财产品最为受大家关注。资料显示,去年和前年是各大银行理财产品大打"奥运牌"的密集期。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早在2006年就发行了第一只奥运概念理财产品:汇聚宝0610A。这款美元产品挂钩3只港股:中国石化、中国移动和中国人保,这3家企业均为奥运赞助商。
去年8月,光大银行发行的1年期"同升十二号"理财产品,也是主打奥运概念,该产品挂钩李宁、维达纸业、百丽等共8只香港股票。交通银行也于2007年1月推出一款奥运概念产品--得利宝"欢橙"系列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与一篮子"奥运赞助商"股票挂钩。此外,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也发行了相关的奥运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设计初衷当然一方面是想宣传支持奥运的精神,另一方面当然也是看好奥运概念股。"中行省分行王府井支行理财师杨波说。
挂钩产品宽泛表现普遍不俗
奥运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多,但理财收益是否也能跟上呢?以2006年中国银行发行的汇聚宝0610A为例,这款产品在今年年初到期。虽然经历了股市的大调整,但到这款产品的投资期结束,客户拿到了8.75%的收益,折合年收益率为7%。而在距离奥运会还有100天的4月30日,中行发行的"奥运100天"系列理财产品,其中澳元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达8.88%。
此外,光大银行发行的1年期"同升十二号"理财产品和交通银行的得利宝"欢橙"系列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在收益上表现不俗,均达到了预期收益。
据业内人士介绍,上述理财产品虽然多数没有跑赢CPI,但与今年年初多款挂钩境外股票的产品出现"零收益"和"负收益"不同,这些大打"奥运牌"的理财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显然不小。
跟风"奥运概念"风险逐步放大
"目前市场上奥运概念理财产品多属于结构型产品,它们之所以能够在A股大跌之时得以自保,主要还是因为介入的时机比较好,而'奥运概念'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这是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张旭阳的看法。去年,光大银行在发行"同升十二号"时,虽然以奥运概念为宣传卖点,但在设计产品时,该行其实看重的是消费品概念。张旭阳称,当时担心市场出现不确定的风险,而食品和耐用消费品是良好的防御品种,因此产品的挂钩股票都锁定在这些品种上。"概念往往是短期热点,适合波段操作,而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均在半年以上,因此投资者应注意。"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中心副主任袁增霆则认为,概念是为题材炒作而生,具有很强的投机性,目前"奥运概念"的炒作已步入"后奥运时代",如果没有新的"炒头",风险将逐渐累积。他建议普通投资者不要跟风。(记者 孟梅 杨先武 实习生 陈为 李胜蓝 石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