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市场与股市一起在震荡徘徊 ---七月份理财产品市场综述
一、市场概述:
根据Wind资讯和第一创业证券数据统计,七月份国内理财产品在发行数量上仍然保持较大的规模,并维持稳定增长态势,31家银行(包括25中资银行和6家外资银行)共发行571款理财产品,较上月437款相比产品数量增加30.67%。本月共有22家信托公司推出了40款信托产品,数量上比上月增加8款,而券商集合理财本月没有大的变化,只有华泰证券透露旗下创新型的伞形产品华泰资金鼎获批,将为券商理财注入新鲜的血液。无论是银行还是信托或者是券商发行的理财产品,本月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复苏,在近期市场主基调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各类金融机构都在发挥独有的优势,尽可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以求争取到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并从中取得收益。
7月份占据理财产品市场最大份额的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这也是近期非保本产品首次在数量上超越保本类产品。而在实质上,这种超越的意义并不大,因为非保本类产品数量的激增是由于前期银监会对信贷资产类产品银行担保的窗口指导造成的,各家发行银行仅仅是不再对信贷资产类产品出具保本承诺,产品所投资的范围和项目并未有大的转变。但是银行理财在本月有以下两方面的亮点:一是发行主体的范围扩大,除去老牌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活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具有优势的外资银行以外,不少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加入到产品发行的大军中,如富滇银行、柳州市商业银行、广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等,这类银行发行的大多是成熟模式的信贷资产或者债券票据产品,上述产品风险低、易把握,推出了具有地缘优势的理财产品;二是产品投资范围推陈出新,具有代表性的是工商银行()推出的君顶酒庄以及中国银行()的金色麦田计划,这两款产品都以抵御通货膨胀为目标,将商品投资与银行理财相结合,把红酒、小麦、黄金等实物纳入到投资的范围内,不仅扩大了投资者的可选范围,也为银行理财的产品设计提出了新的理念。
7月份银行在售理财产品类型图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第一创业证券
从发行产品的具体投向看,投资于票据、短债、银行信贷资产等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投资品种被市场所青睐。银行七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债券、票据和信贷资产投向的累计达到了446款,占到了其发行总量的78.11%。证券投资类的产品发行数量继续大幅减少,仅有四款,且以基金投资和新股申购为主,显示出证券投资类产品人气的丧失;其他类投资品种为39款,其中以外币投资的产品占比较高,同时包括部门人民币型的创新性理财产品;而挂钩类产品有82款,发行主体仍然主要是具有投资优势的外资银行。
7月份银行在售产品投资方向图

二、市场观察
市值管理或成各金融机构新业务亮点
随着大小非解禁规模的扩大以及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从紧政策导致的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突然成为一种巨大的市场需求,众多金融企业纷纷开拓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业务。对于"大小非"解禁带来的减持问题,如何减、减多少,以及如果不减持,这部分资产又如何给持有人带来收益,已经有部分对市场敏感的机构开始了积极的探索。起初"大小非"获得流通权后的减持冲动为市场所恐,然而,自2006年6月第一批股改"大小非"解禁至今,获得解禁的股份只有30%选择减持,连平均日交易量的1%都不到,对市场远未造成恐慌性的影响。如果认定"大小非"解禁后的唯一选择就是减持,是片面的。实际上,很多"大小非"并不一定选择出售股权,而是谋求对其所持股权的市值进行管理,获得更高或更长期的收益。
"大小非"在解禁后共有三大需求:一是套现需求,持有大量股票却难以变现;二是投资需求,在不变现的情况下,谋求股权增值;三是融资需求,在国家实行紧缩的宏观政策后,很多企业和机构融资困难,试图通过"大小非"解决一部分融资需求。 而对"大小非"的股票管理模式,根据业务开发主体,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以信托公司为主体的股权质押融资模式
(1) 股权质押融资
股权质押融资这个资本市场的老游戏正成为"大小非"的新宠,该模式主要是将"大小非"所持有的非流通股作为质押,按照这些股票现有市值的一定比例折扣后,发行理财产品,产品到期后,融资企业回购质押的股票,中间设定保护客户利益的股票出售条款。为消除风险,此类产品嵌入了几种风控措施:一是担保;二是压到最低折扣;三是追加实物或资金抵押。7月28日,百瑞信托推出了百瑞宝盈11号(新野纺织()股权质押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质人以1227万股新野纺织股份作质押,将通过百瑞信托融得2000万至250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
(2) 信托受益权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具有减持意愿的"大小非"还未到减持时机和价格,又具有强烈的融资需求,委托信托公司设立信托受益权,获得部分资金。信托计划的收益来源于所持股票的现金分红、股票分红、股权增值、转让股权获得的增值收入等。例如,上海信托发行的"上市公司股权受益权投资资金信托计划",募集的资金用于受让上海燊乾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890万股(限售流通股)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受益权,同时进行股权质押,就采用的此种模式。此种模式的缺陷是尚有一些法律空白,由于现在股权信托登记制度没有建立,股权转让时不能做非交易过户,如果作为信托财产登记,基于股票的收益权最终有可能落空。
二、以证券公司为主体的专户理财模式
所谓"市值管理业务",就是替"大小非"管理股权,"相当于基金的专户理财"。该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 做"大小非"在大宗交易系统减持的"对手盘",然后在二级市场上替"大小非"套现;
(2) 对于不想套现或不能套现的"大小非",券商可以提供多种"市值管理"服务。 例如:券商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管理一部分"大小非"的股份,一定的期限后,交还同样数量的股份,并对管理产生的收益进行分成;具有减持意愿的"大小非"由于规模较大,缺乏交易对方,由券商作为投资顾问,协助联系大宗交易的对方,并设定大宗交易的流程;对公司市值进行日常或特别时期管理的上市公司,聘请券商作为顾问,制定该上市公司平常或特别时期(如企业危机时期、重大并购时期等)的市值管理方案,获得专业的金融服务,以实现更高的市值;对于缺乏市场把握能力的"大小非"来说,由专门的金融机构作为顾问,设计有针对性的减持方案,确定股票卖出的时间和价格,取得更高的市场收益。 三、以私募为主体的顾问业务模式
私募机构也在此类业务中寻找可发挥的空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业务:一是代"大小非"管理股权,或者为它们提供财务咨询,尽量使它们在行业低谷的时候不要抛售,在行业景气的时候适当套现;二是作为"大小非"在大宗交易系统减持的"对手盘",收取"过桥费";三是做"财务投资者",也就是购买信托公司为"大小非"设计的股权受益权信托产品。因为这类股权受益权信托风险很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目前,包括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私募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都在积极以"大小非"为契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有些已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特别是信托公司与银行联手推出了不少股权质押的产品,一方面为大小非解决了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适应了现在的市场环境。据观察,借道信托融资的"大小非"有两类,一类是急需流动资金的实业企业,另一类是创投或风投公司。而券商及私募机构的"大小非"业务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其运作模式的复杂性超过银行和信托设计的产品,因此该业务的推出还需要一定时日的研究,但证券公司的市值管理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大小非"所持股份提供服务,因此该业务将有十分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