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n110
2008/9/24 23:04:30
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国内投资者对结构化理财产品已经越来越熟悉。由于结构性产品在本金安全止损和积极参与高风险投资市场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其一度成为国内投资者最热捧的银行产品之一。与此同时,对银行结构性产品的质疑和讨论之声也未曾间断,从沸沸扬扬的零收益事件到对银行产品结构研发设计能力的质疑等等。站在普通投资者角度,不妨从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深入了解与认知入手,在确定自身实际可充分把握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资,充分利用结构性产品的独特优势。
结构性理财产品通常是指通过某种约定,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将理财收益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参数挂钩。基本上,目前的结构性产品多是保证本金或保证部分本金,浮动收益决定于产品挂钩标的的表现。例如光大银行"同升21号"产品是在保证本金的基础上,产品收益联结在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产品为1年期,年收益率为8.0%或4.5%或1.45%。在构建"同升21号"产品过程中,光大银行与境外金融机构进行相关股票指数数字期权的衍生交易,为投资者实现了与直接投资股票完全不同的风险收益配比,投资者最终收益率将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约定的条款执行,取决于理财期限内H股指数走势而定。
对于对国内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的质疑之声,光大银行方面专家表示曾与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研究中心联系证实,社科院方面从未在公开报告中或对媒体指明具体银行具体产品的设计问题。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光大银行理财专家给出了一些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方法建议:
首先要看其基础资产标的,认清其为利率、汇率、股票或是指数等等哪类结构组合,再选择自己熟悉或了解的基础资产标的;其二是看其隐含的市场趋势观点,简言之就是对挂钩资产标的看涨、看跌、还是看平,这一点至关重要,也是结构性产品的最大风险所在;第三看其保本率和参与率;第四看其自动赎回机制,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