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幅回调,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遭遇重创。尽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 4月份经历了较为严厉的"监管风暴",但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成为资本市场弱势下的资金避风港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普益财富联合发布了《2008上半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报告指出,国内银行理财市场虽然于上半年经历了不少波折,但银行理财产品依然取得快速发展。
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共有5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165款理财产品,其中40家中资银行发行了1780款产品,10家外资银行发行了385款产品。2007年全年,共有47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453款产品。也就是说,今年前半年就已经接近了去年全年的发行数量。在发行规模方面,去年全年的总销量为8190亿元,今年前半年的数据估计已超过9100亿元。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几乎每年翻一倍,发展之快令人惊叹。
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例如结构型理财产品零收益事件、QDII理财产品负收益甚至被迫清盘危机等,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凭借自身的优势,依然在今年二季度取得了较好的表现。无论是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还是到期产品实现的收益,都向广大投资者展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兴市场,展示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指出,2008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以下六大特点:受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的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断增加,美元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断下降;由于CPI居高不下,通胀压力加大,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更受投资者青睐;由于信贷紧缩,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不断升温,产品发行数与市场占比持续上升;由于A股市场大幅调整,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在短暂延续了去年的辉煌之后出现大幅萎缩,到5、6月份几近绝迹;QDII理财产品遭遇资本市场风险,在指责声中艰难前行;结构型理财产品经历了年初的零收益事件后,在第二季度逐步走出阴影。
短期产品成资金"避风港"今年来,短期理财产品的热卖现象成为理财市场的一大亮点。
报告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共1210款,6个月到1年以内的566款,1年以上的产品有203款,开放式产品186款。6个月期以内产品市场占比55.9%,成为市场主流产品。理财专家分析称,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在上半年受到投资者追捧与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有很大关系,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大量从股市中撤出资金的避风港,尤其是稳健型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很多产品出现了"首日告罄"的局面。
据了解,从2008年上半年分月情况来看,6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最受市场青睐,从2月份以来一直占据市场份额50%以上,其中4月份占比达到60%以上,在5月份有所回落之后在6月又有所回升,这主要是由于受通胀压力导致的加息预期再次升温的影响。
市场人士表示,目前CPI仍然处于高位,PPI连创新高,近期油电双双提价,使得通胀压力继续加大,因此市场对央行加息的预期更为强烈,之前因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降低的加息预期又被重新提起。
尽管央行最近以利率招标方式发行的10亿元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券的中标利率为4.56%,与之前连续数月持平,暗示了央行维持目前基准利率不变的态度。但从最近央行票据一二级市场收益率倒挂的现象来看,可能不少机构认为央行会在下半年加息,因此才大量地抛售中期票据。对此,普益财富有关专家提醒投资者注意,随着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加息可能性的加大,中长期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可能面临不利局面。(记者 张文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