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巴菲特与当地的孩子们聊天。当孩子们问这位世界首富,上大学期间应该如何理财时,巴菲特回答:如果可能,应该尽量少用信用卡,因为学生很容易陷入信用债务之中。
"卡奴"成为社会问题
在海外,"卡奴"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有社会学家将其称为"财务鸦片"。美国人喜欢消费,一般都拥有几张信用卡,不少人每月不只是"月光一族",还欠下不少信用卡债务;英国的"80后"没有亲身经历过经济危机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花起钱来充满了自信,但随之而来的信用危机也成为一个问题。
许多人被"先消费后还款"的超前消费理念吸引,买东西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有没有带够钱,只要轻松一刷,就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带回家。刷卡时,你根本感觉不到从自己荷包里拿钱出来的那种"痛感"。与此同时,这些人的生活也陷入了一种怪圈:月初时频频逛商场购物,月末才发现自己这个月又透支了,陷入了还款的恐慌。现代社会里,"月光族"屡见不鲜,特别是随着信用卡透支消费的出现,不少人深陷信用卡"泥潭"。
富翁支招刷卡消费
与普通人喜欢刷卡消费相比,在海外的富翁中,许多人甚至没有一张信用卡。一些人表示,信用卡先消费后结算可以透支,自然就为过度消费埋下了诱惑的种子,最终为自己招来债务。没有卡则不用,也没有感到特别的不方便。至少,持卡人要有支付利息的能力才行。从根本上说,不管自身条件如何,完全指望"借鸡生蛋"的人是傻瓜,不要陷入这种误区。
今天信用卡公司有五花八门的优惠办法吸引新客户,大派礼物,几乎人人都可以领到信用卡,一人还可领多张卡。一般人面对这类诱惑,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其代价是欠下债务,必须为债务支付高额利息。美国的百万富翁中70%全无债务,他们知道,每支付1美元利息,可用来投资的钱就少了1美元。
量入为出是第一步
在巴菲特与孩子们的聊天中,除了给予他们"应该尽量少用信用卡"的忠告之外,他也让孩子们牢记:与其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倒不如把钱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刷卡的时候,要分清"需要"和"想要"的区别。
量入为出是理财的第一要务,也是理财的基础,养成储蓄的习惯是理财的第一步。少花一元钱就相当于挣到一元钱,而少花一元钱要比挣到一元钱容易得多。刷卡的时候,学会计划消费是非常重要的,弄清哪些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花费,哪些是可花可不花的,哪些是没有必要花的。其实,在日常消费时,使用信用卡的优势还是明显的,一方面可免除携带大量现金的麻烦,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每月的银行月结单帮助记账。专家建议在刷卡时多用不能透支的借记卡,少用透支额大的贷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