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n110
2008/9/23 21:48:27
眼下,高温的暴晒使人倦于饮食,茶饭不思;那壁厢,却有人愿花费211万美元吃上一顿牛排大餐---近期,素有"中国私募教父"之称的赤子之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丹阳,以211万美元的天价拍得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资格,而这天价餐费,则将被巴菲特捐赠给格莱德基金会。
一时之间,评论四起,一掷千金,是慈善?是追星?是斗富?还是炒作?巴菲特的餐桌上一下子集聚了几十万双目光。
笔者宁愿相信天价午餐不是赵丹阳的个人炒作,因为从这位颇有争议的基金经理身上,我们多少看出了一些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精髓。2008年1月,"赤子之心"公司管理的5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宣告清盘。他在《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称:"至今日,H股和A股都已越过我们所理解的范围。……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股票。经过慎重考虑,赤子之心作为顾问的所有信托将尽快清盘。将投资款返还给投资者,便于投资者自由把握未来投资机会。"这一被广泛认为效仿巴菲特上世纪60年代清盘时间的行为,在当时引发了投资界关于估值的大讨论,并且上证指数半年来将近50%的跌幅,也已经证明了赵丹阳决策的正确性。
半年下来,能够从这场跌幅近半的股灾中成功逃亡的私募基金不在多数,而经历市场实践的考验,赵丹阳证明了其所奉行的"巴菲特主义"价值投资哲学,已经在中国"嫁接成活"。联系这两年我国私募基金的生长生存环境,在全球资本对冲的浪潮下,如何取得"生存之道"是所有私募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因此在A股市场蒙受"腰斩"阴影的今天,更多业内人士更加倾向于认为,赵丹阳不计代价地拍下向巴菲特当面请教的午餐机会,似乎更像是一场迷茫的中国私募在寻找精神支柱的宗教仪式,是中国年轻的资金管理者寻找从事资产管理恒久信心的朝圣活动。而环视全球,老而弥坚的世界首富巴菲特,无论人品、投资理念还是业绩,毫无疑问都是中国私募基金经理眼中的精神导师。
面对评论的漫天质疑之声,赵丹阳乃至整个中国私募界都应该默默承受,因为211万美元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已经足够具有视觉冲击力。官方的权威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最富裕地区之一的上海,市民的平均月收入是1604元,也就是说,赵丹阳这张天价的"午餐券"价值753位上海市民的年终总收入。甚至连巴菲特自己也对美联社表示,"这金额让我大吃了一惊"。如此大的代价,取到的是"真经"还是"假经"?能取到几本"真经"?
最近,赵丹阳表示,这张"天价午餐券"他已经决定放到明年使用。也许他的确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思考如何来进行这场与巴菲特之间的对话,如何设计几个刁钻刻薄的问题使得巴菲特不得不"亮出老底",使得211万美元的学费赚得"盆满钵满"。3个小时的时间并不长,赵丹阳必须做好充足准备,不要让自己始终陷于面对"偶像"语无伦次的疯狂之中;不要让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不断的碰杯和寒暄之中;不要让自己的问题过于平庸,"您如何发现价值低估"之类的问题只需在街边买上两本巴菲特的著作就可知道答案,花费不会超过100美元;更不要让巴菲特讲得离题万里---从牛排的美味谈到北京烤鸭。巴老曾经确实有过这样的离题万里:据之前与他共进午餐的人士回忆,他们聊的范围很广泛,比如投资、慈善、高尔夫、桥牌,甚至女朋友和养育孩子等各种生活琐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赵丹阳不会不懂这个道理。我们丝毫不眼红一掷千金的豪宴,也不眼红牛排的美味,但在午餐结束之后,我们希望"赤子之心"的业绩能够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赵丹阳确实已经在与大师的交谈中为中国私募找到了一条"求生之道",而不是一张签名照片和一嘴牛油。 (陈子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