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投基故事:打动我心的6个月
查看完整版本:投基故事:打动我心的6个月
2008/9/23 21:36:33



  记得2005年一天,我接到了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一位朱先生打来电话,说想了解一下客户的想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在熊市接到这样的电话本来应高兴才对,在市场艰难的情况下,基金公司能主动和投资者沟通,真是难能可贵。但一想到自己的几千块钱还深陷囹圄之中,我气就不打一处来。
  我对他说,你们公司存在很多问题!听到这样的评价,朱先生似乎并不生气,他希望我畅所欲言,不必保留。于是我在电话中展开了"密集轰炸",朱先生对我说的每一条意见都做了认真的记录。最后,我向他反映了"不能及时了解基金净值"的情况。
  关于基金净值,朱先生告诉我,可以通过晨报,登陆基金公司网站,拨打客服热线了解。对于他这种"不端正"的态度,我立刻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我告诉他这些方式我都知道,但就是觉得不方便。留给他手机号码后,我挂断了电话。
  说实在的,我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但让我意外的是,晚上,我收到朱先生手机发来的短消息,让我第一时间看到了净值。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我们都有和银行打交道的经历,银行的一些服务是依赖计算机系统的,如果系统无法做到的事情,也怨不得员工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基金公司,当时基金公司还没有条件提供短信服务,朱先生能做的就是督促有关部门而已,没想到他会用服务来弥补公司技术上的缺陷。何况我也不是什么大客户,一共只投了5000块钱……
  就这样一天、二天,朱先生一直坚持了近6个月的时间。有时他出差在外,无法及时发送,都会做出说明。
  几个月后的一天,我收到朱先生一条短信,告诉我公司短信平台已经建成,他已帮我定制了短信服务,今后他将不发短信了。后来,他因工作关系去了香港,并将同事吴先生介绍给我,对于如此好的服务衔接,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我又认识了不少上投摩根的员工,尽管工作性质不同,但我却发现他们有共性。这共性到底是什么,我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清楚,如果一定要说,我只能说他们很"上投摩根!"
  说实话,当初在购买她们基金产品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会投资一家基金公司那么长的时间,是她们良好的业绩改变了我的决定,是她们一流的服务打动了我。如今市场暴跌,很多基金公司都选择了不声不响,能直面投资者的基金公司寥寥无几,而上投摩根就是其中之一。尽管今天他们可能不得不面对很多投资者尖锐甚至于让他们难堪的问题,但我相信付出终有回报,风雨过后,最先赢得投资者青睐的也会是他们。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