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并不打算详细介绍加拿大油砂矿的事情,因为它已是两年前的旧闻。但有很多非石油专业的人士似乎还未了解这一庞大石油源,虽然现在已有不少机构捷足先登,比如Suncor Energy。香港"李超人"也是--不过,他很快就转手了,毕竟石油行业水太深,眼面前能赚一大笔,还是有吸引力的,另外和黄3G项目是个现金焚化炉,超人手头并不宽裕,要不然以超人的商业触觉断不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低位放血,数年前悉数出空中国人寿股权。
油砂产石油的成本高昂,大约每桶30~35美元。大部分的成本消耗是在非常繁琐的精制工艺,这需要耗掉大量天然气。现在,看上去好像越来越划算了。因油价比以前涨了4倍多,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已进入油砂地区的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挖掘这一巨大的油源。甚至,中国正在建设一条输油管道到加拿大。
同时,我们知道沙特和其他OPEC国家公开的石油采掘平均成本为每桶1~5美元。当然,如今哈伯特顶峰已接近或者已过,1~5美元的高压轻质油可能已不复存在,但成本仍不会高于每桶8~15美元,退一万步说,传统油矿的采掘成本绝对不可能等于油页岩或油砂矿,即成本不会高于每桶30~35美元。这个就是石油的价值所在,面对每桶140美元的原油市场价格,还在大谈大宗商品牛市可以再持续十年,大概没睡好吧?透明的市场价格机制是垄断者的天敌。若说货币供应量的极速膨胀是刺激资源价格上升的罪魁,可这又怎么解释采掘成本与市价的巨大落差?运输、储备费用高昂显然不能自圆其说。炒作大宗商品已经非常不理性,就如去年大谈奥运前A股牛市无忧一样。
技术派也来凑热闹,原油6年顶部周期似乎彰彰明甚,7月15日北海布仑特原油价格自145美金暴跌至135美金,尾盘收回部分,近一月巨阳巨阴震荡频繁,原油这个期货牛市里最后的莫西干人似乎快倒下了,老陈盼望许久的机会越来越接近了。
如今次贷危机进入深度打击阶段,上周美国地产支柱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双双暴跌(开盘即跌去三成),本周美国INDYMAC银行被接管,进入破产程序。全球资本市场谈次贷色变,中国股市刚有些起色,亦全数回撤。早在去年2~3月,本栏已对次贷问题有过详尽介绍。如今人人如次贷专家,次贷最值得关注期已然过去,我们反过来看看所谓危机爆发对未来股市的影响如何。下表统计了1948年至1990年危机年份美国股市大盘指数的表现。
危机事件 | 危机爆发后的市场最低点 | 当年收益率 | 之后两年收益率 |
苏联封锁柏林 | 1948年07月19日 | -3.3% | 13.2% |
朝鲜战争爆发 | 1950年07月13日 | 28.8% | 39.3% |
1962 股灾 | 1962年06月26日 | 32.3% | 55.1% |
古巴导弹危机 | 1962年10月23日 | 33.8% | 57.3% |
肯尼迪遇刺 | 1963年11月22日 | 25.0% | 33.0% |
北部湾事件,越战 | 1964年08月06日 | 7.2% | 3.1% |
69~70 股灾 | 1970年05月26日 | 43.6% | 53.9% |
73~74 股灾 | 1974年12月06日 | 42.2% | 66.5% |
79~80石油危机 | 1980年03月27日 | 27.9% | 5.9% |
1987 股灾 | 1987年10月19日 | 22.9% | 54.3% |
海湾战争爆发 | 1990年08月23日 | 23.6% | 31.3% |
平均值 | | 25.8% | 37.5% |
危险中孕育机会,需知一笔好买卖,开始看上去一定不怎么样,只有最终亏钱的生意一眼望去才吸引人。大多数人都认为合情合理的事情,一定不值得作,首先是差价有限;其次是要当心"真理在少数人手里"。
"黄金十年"现在没人提了,老陈来提一下,是否十年,可以商榷,遍地黄金或是事实。大部分投资人对价格过度敏感,对价值过度漠视,就如影响油价的因素很多,但最终生产成本就决定价格的长期走势,不要被货币投放量、经济增长率等光怪陆离的变量迷花了眼睛,盯住最本原的因素。短期投票器难以操控,为什么不去试试长期称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