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产价值的理性回归,经济泡沫的进一步挤压,有利于不良资产市场的发育和形成,应当说目前已经是适当地储备一部分资产的时候了,所以我们相信,2008年,2009年,对于不良资产投资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值得参与的市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上海办事处总经理朱军缨日前在该公司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联合举行的"2008资产处置专场推介会"上这样说道。
令局外人没想到的是,不良资产也能成为一些投资者感兴趣的标的。实际上,这两年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已经把购买和处置不良资产当作了一种生财之道。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上海联交所联办的此次推介会,就吸引了80余家投资人、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其中包括GE商务融资集团等外资机构。
外资投行抢先下手
买不良资产怎么生财?举例来说,一家企业向银行借贷100万元,逾期不还,变成了银行坏账。现在,银行把收回这个贷款的权利用10万元卖给你,对银行来说,收回10万元当然比一分钱也收不到要好,而你花10万元买下这份债权后,可以想办法尽可能多地向债务人追索贷款。赚还是亏,就取决于你的能力了。
坏账是银行经营中不可避免的产物。为了给四大国有银行"减负",中国于1999年成立了四家直属于国务院的资产管理公司---东方、信达、华融、长城,负责接收处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担负政策使命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承接了1.3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包袱,最终处置率约为20%。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除了直接向企业清收一部分之外,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打包出售给投资机构处理经营,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快速回收资金,并可吸引有专业经验的机构进行资产与债务重组,获取利益。
最先对这些不良资产发生兴趣的大多是海外投资者,在四大资产公司的数次不良资产投标会上,举牌者几乎囊括了华尔街所有著名投行,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雷曼兄弟、美林、所罗门美邦、瑞士第一波士顿等等。
近几年,中资机构也逐渐从不良资产市场的旁观者变身参与者,柳传志的联想控股就在2003年12月初花1亿港元收购了中国银行旗下约7亿港元不良资产。
不看个头看活力
摩根士丹利曾向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购买过一个不良资产包,收购价钱是不计息资产面值的8.125%(计息后不到5%),而摩根士丹利处置这笔不良资产时,现金回收率19%,回收费用占回收金额的8.5%,摩根士丹利赚得了超过100%的利润。
摩根士丹利在此桩交易中还充分利用了分期付款的技巧。摩根士丹利说好付给华融7个亿来购买这108亿元面值的不良资产。但这7个亿要分四次付,每一次付1.75亿元。从答应付款到第一笔付款的日子里,华融就收回了2亿元现金。所以摩根士丹利付第一笔钱时,账上等待分配给摩根士丹利的钱比它要付的钱还多。几个月后,当第二笔付款日快到之际,7亿元就已全部收回来了。
实际上摩根士丹利在向华融缴付全部收购价款前即已从不良资产的处置中将等值现金收回,在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其商业风险几乎为零。
一般而言,投资者收购了不良资产后,都是通过诉讼执行或协商等方式追索债权来实现投资不良资产的最大收益。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李晓鹏认为:"按照国际惯例,为了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度,对企业的各种评估常常偏于保守,以评估价值为参考形成不良资产处置价格,相对于资产的实际潜力,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优惠。作为一个不良债权的投资者,通常可以获得一个较高的折扣价。"在此基础上,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对债务企业了解比较透彻、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的收益率高达100%以上甚至数倍。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的许多所谓不良资产并非都是真的"不良",其中很多项目仍处于继续经营状态,还有不少项目只要注入一定资金就能够起死回生。一些投资者对不良资产进行重组改造,注入先进的管理后,可以卖给其他公司甚至上市。
不过,投资不良资产会遇到一些风险,如个别企业恶意逃废等情况。人脉关系不佳的投资者有的连投资成本都难以收回。由于不良资产市场可比性差,定价相对较难,对初涉这一领域者来说,更应当谨慎小心。一家欧洲的知名投行买了一个比较贵的不良资产后,处置并不顺利,内部压力很大,最后导致当时参与项目的整个团队解体。
对此,柳传志作过经验性提示:"在收购不良资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收购过来以后是不是能创造价值,而不是只从它的资产价值上讲,看它值多少钱。"他打了一个比方:要打开笼子把老虎放出来,首先要确定的是它的存活能力。如果关在笼子里它不会扑食,我们还要从基础教起,"关键是看老虎的活力,而不是看它有多大、多重。"
今年供给仍然充足
目前,四大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大幅下降,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处置已经接近尾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在加速向商业化转型,如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将正式转型为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但收购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仍将是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的一大业务。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许刚称,"中国经济目前仍处于转型时期,尽管国有及商业银行的改革有助于减少坏账的形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从长远看不良资产还会产生,只是形成方式会有变化。"资产管理公司将尝试催收、债务重组、诉讼、打包出售、信托、资产证券化、委托等多种形式,扩大投资主体,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与运作效率。
现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手中持有的已不仅仅是政策性不良资产,还有通过竞标、拍卖等方式获得的商业性不良资产,如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手中持有的不良资产中,就有一半以上是商业性不良资产。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在近日发布的《2008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中预测,2008年我国不良资产的投放总量预计会在1800亿元,供给仍然充足。再加上不良资产加快速度处置的迫切性在增强,所以,对于投资者而言,今年不良资产市场投资机会在增加。
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的迫切性增强的原因主要来自于2008年国际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速度一方面是自身商业转型的需要,另一方面来自偿付再贷款的压力。不良资产市场有一个"冰棍理论":不良资产犹如冰棍,握在手中时间越长。损失越大,在全球经济下行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可能性增大的情况下,不良资产本身也存在加速贬值的趋势。如果资产管理公司不加快处置手中的不良资产,将承担更多的成本和损失。
为此,各资产管理公司近来加大了资产推介的规模,采取集约化、批量化、高效率的市场化处置策略,整合资源,依据地区分布情况、债权类别、资产行业分布情况组包处置,探索不良资产处置的新路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日前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运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平台和网络,向社会成批推出不良资产交易项目。产权市场具有"权益超市"的特点,把不良资产信息汇聚到这个买家云集的超市内,无疑能提高资产回收率,减少处置成本。此举既是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支持资产管理公司有效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有益尝试,也为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实现长远目标,奠定了商业化转型的坚实基础。
在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联办的首次推介会上,东方资产管理公司10个办事处此次共计推出11个资产包和13个单项资产,总金额达人民币208.36亿元。其中,东方资产上海办事处将资产分为可疑类、正常类、损失类剩余债权、股权及实物资产等几大类别,并打包成3个资产包。这3个资产包已在上海产权市场意向性挂牌。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法制社会、信用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不良资产市场将变得更加规范有序,这对投资者来说,市场的吸引力会更大。正如一位投行人士所言:"中国市场并不缺乏资金,如果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更规范的法律环境,不良资产市场将会有大量资金涌入。"(记者 唐蓓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