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七月,职场新人报到季 房贷与零钱的猜想
查看完整版本:七月,职场新人报到季 房贷与零钱的猜想
2008/9/22 1:57:53




  买房子,去掉最低首付款后,手里还有一笔钱。是尽量借银行的钱,握现金在手里,还是尽早还清,少付利息?不同的投资思路体现了对经济走势的不同判断,让我们来粗略模拟几种思路,作一番猜想……
  我们设定的购房者都是出于真实需求,自住、改善居住条件附带投资,绝非炒房族。这样,基本角色为两类,一类是中年夫妇,一类是职场新人小青年。中年夫妇工作超过20年,累积了一定的资金,也该为自己的后半辈子和儿女的长大成人预作规划了。小青年刚工作不久,到底要不要买房?
  时值7月,正是职场新人集中报到开始工作的季节,我们就先来谋划一下他们的算盘。
  A
  资深媒体人、理财专家李光一的建议非常在理:年轻女孩条件允许的话一定要自己买一套房,哪怕是一室一厅的小房子,这套房子是婚前婚后财务独立的保障,也是一生幸福的一种保障。
  王姑娘比较幸运的是,歪打正着,父母在7年前就为她预备好了这套房子。
  王姑娘今年暑期刚从松江大学城的某大学毕业,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却为了爱好去广州工作,成为一家IT公司的游戏策划。在广东无亲无故,好在这家公司正在建造杭州基地,王姑娘憧憬着两三年后可以调回江南。要说这家公司的福利真不错,员工包吃包住带健身,连四金都由公司代缴,个人只需交些水电、网费。IT人的生活很简单,公司宿舍两点一线,广东的气候三季如夏,IT人也不太爱攀比打扮,几套T恤牛仔就够穿。这样一来,王姑娘每月三四千元的工资(以后还会增加),差不多是纯收入了。
  王家现住上海虹口区一套两室两厅的高层房子,是7年前贷款买的,2年前,附近一座邻近地铁站的新楼盘动工,王家姆妈看中一套三室两厅,出手订下。今年新房子钥匙拿到了,准备装修乔迁,但考虑到两套房子同时还贷,有点紧巴巴,打算把老房子卖掉。正商量着,王姑娘就开始准备行装了,王家爸爸转念一想,不如把老房子转给女儿,由女儿还贷,家里两位女士都赞好。
  王家是这样考虑的:其一,现在不是抛出房产的好时机,持有实物资产比拿现金去投入证券市场要安心得多,反正两边分担房贷压力也就减轻了。其二,小姑娘一个人在外地工作,没了父母贴身管束教导,让她还房贷等于强制存款。其三,乔迁新居后可将老房子出租,租金一部分贴房贷,一部分为女儿存嫁妆。其四,家里就一个独养女儿,父母其实很希望她早点回来,让她名下有套房子在上海,就好像"把根留住"了,而且现在这两套房子处于两代人分居的"一碗汤距离",可遇不可求。
  
  赞:王家的案例,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思路并非不可借鉴,即利用房贷,强制年轻人储蓄,为未来美好生活创造条件。有的年轻人工作了还要"啃老",父母与其隔三差五贴几百元生活费,鼓励子女做"月光族",倒不如咬咬牙,贴一笔首付,让子女买套房子。如果资金较充裕,就分开住,资金偏紧则先出租以房养房。这样既解除后顾之忧,又有望培养子女的责任感。投资房产对职场新人来说还有另一个好处,收收房租所牵扯的精力远远比不上炒股、买基金。
  疑:资金全部放在房产里,可能会失去其他的投资机会。而且只放在上海的房产里,如果王姑娘所在城市的房产增值潜力更大,就有点不合算了。
  B
  200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丁,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上海一家知名的软件公司工作,现在已算资深员工了,每月有大约8000元的收入。
  "上海是好,但是活得不容易啊。"小丁感叹道。他出身贫困地区农村,凭借个人的努力和全家的倾力支持,一路读完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网上对这样的情况有一个雅称:"凤凰男"。他们想要在城市里安居的话,一般得不到家里的赞助,反而还要分担家里的生活费,有些辛苦,内心可要比幸福的王姑娘坚强多了。
  目前,小丁住在本市西南角的一套公寓内,房子是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合租的。每月600元的租金"不算太贵"。 这套三室一厅的商品房住了5个人,小丁一个人住面积最小的一间卧室,10平方米出头。有空调、宽带,还配了一台电视机、一个衣柜、一张床,"其他四个人的租金更贵些。"
  由于近年来物价大幅上涨,租赁价格也水涨船高,在沪谋职、白手起家的像小丁这样的"凤凰男"顿感压力倍增,"上海的生活成本比较高。"小丁给记者算了笔账,交通和通讯费、上网费用要五六百元,水费、电费、煤气费以及朋友聚餐需要六七百元,另外,由于小丁就职的软件公司地处上海的繁华商圈,伙食费用自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小丁估算了一下,每个月在外就餐的费用大约要1000多元,还要寄给父母亲1000元,加上别的开销,刚开始每个月5000多元的薪水往往所剩无几。
  "不打算买房么?"对于记者的提问,小丁也实话实说:"总不能一直住在合租的房子里,在上海买房子是一定要的,要结婚,还打算以后把父母接来住,房子小了容易激发婆媳矛盾,至少要两室两厅,以上海今朝的房价,单凭自己的力量实在太困难。"小丁倒起了苦水,5年前开始工作的时候房价还挺低,可攒了一年的钱仍远远不够首付,干脆寄给父母修缮老家的房子了。其后,工资收入水涨船高,房价却也一年比一年高,购房计划只得暂时搁置。
  对于每个月4000元的结余,小丁有他自己的想法。"现在不买房子,拿每个月的余钱做投资,等房价跌了,我们买房的钱在股市或者基金里也赚钱了,到时候再买房子,有指望!就拿我来说吧,试着每个月定投两只债券型基金各1000元,大半年下来竟然也小赚一笔。我觉得现在基金的净值已经够低了,准备再做些股票型基金的定投。这类似于强制储蓄,既可以防止自己过度消费成为月光族,又不会耗费我太多的精力。"
  赞: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有步骤地实施理财计划。
  疑:4000元加上公积金,足够付按揭了。关于上海房价的争论正在进行,认为现在可以买和再等等的声音相持不下。假设3年内股市再现一轮大牛市,小丁的这盘计划可能会为他挣得一套"内环房"的首付。反之,股市波澜不兴而房市继续走牛,就要跌跤了。
  为了布置自己的"小窝",李小姐陆续在一家邮购公司订购了不少家居用品,不久后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李小姐荣升为VIP会员,可以优惠购买一种保险,每天存下十几、二十元的"零花钱",就能保险理财两相宜。
  具体是,年费5000元左右,保险公司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则用于投资账户。这样十几年后,不但保本还能获得一定的收益。李小姐进一步向这家保险公司询问情况,从接待她的业务员张先生那里,李小姐了解到这种具有理财功能的保险是目前保险市场上最热门的险种---万能险。
  张先生说:"万能险,和传统的寿险有所不同,除了能保障顾客的利益之外,还兼具投资理财的功能。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则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其中,保障额度和投资额度的设置根据客户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调节;投资账户的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投资利益上不封顶,我们公司的最低保障利率是1.75%。"张先生在电话里为李小姐算了"一笔账":"如果你现在开始每年在我们公司投入5000元,那么10年后你不但可以获得10万元的终身保障和重疾保障,还可以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在投资回报方面,如果按照4%左右的收益计算的话,30年后本利和就可以达到189859元。而我们公司的收益率一直是处于一个上升的态势;如果你一直按时存钱,从第四年开始,本公司将会每年奖励给你120元直接存入你的账户。当你75岁时,可以每年从你的万能账户里支取养老金,不用交一分钱税。"听了张先生的介绍,李小姐心动了。
  据了解,投保了万能险后的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和财力状况,调整保额、保费及缴费期,确定保障与投资的最佳比例。它突破了传统寿险单一的保障利益,兼具投资功能,又有一定的灵活性,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个亮点。
  但是,李小姐请教了懂行的同事后发现,万能险并不是真的万能。
  首先,万能险本身的保障功能并不"万能"。目前市场上的万能险,大都只能提供身故保障,最多再提供全残保障,保障功能比较单一。如果想要获得全面的保障,还需要搭配其他如医疗或意外的保险产品。
  再者,万能险是有一定风险的,不等同于银行储蓄。虽然保险公司都许诺了保底利率,现在低的为1.75%,高的达到寿险利率上限2.5%,但是,毕竟万能险是一份长期的投资理财产品,少则10年,多则终身缴费。一旦确定了利率,就将面临利率上调所带来的风险,现在的银行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将来如果继续上调,保底利率就会显得不那么诱人了。
  最大的风险是通货膨胀,30年后的19万元还有多少购买力?李小姐无法预测,总觉得有点不踏实。5000元一年虽然不算多,但既然是投资,就指望有个好看的回报率。于是她想到了另一种可以琐琐碎碎化零为整的投资工具:基金定投。一年5000元,合每月400元出头,10年下来,按照基金公司鼓吹的10%年均收益率(股票型基金),复利率为75.31%,本利共计87655.85元;坚持30年,可达503.14%,904717.23元。这个数字就比万能险的高得多了。
  问题是,基金定投年均收益率是否能达到10%?也许会更高,也许会很低,毕竟基金在中国的历史只有10年,定投更是新概念,讲30年以后的事没有什么说服力。再说资本市场风云难测,万一所投的那个基金遭遇清盘,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收益率。所以这10%是或然的。相对来说保险的那4%则是必然,不太会有意外惊喜也不容易血本无归。另外,保险的保险"本职"也是基金所没有的。
  要高风险高收益的或然,还是要低风险低收益的必然?李小姐为零用钱的归宿头痛起来。朋友听了她的疑问,大笑道:一个月400元,少买件衣服少买个化妆品就有了,反正要存款,干脆拿出800元来,脚踏两条船,坚持30年,还能为人民币的投资事业贡献一个实验样本呢。

  李小姐不以为然:投资岂可儿戏?
  朋友又笑:投资就是游戏,在不确定中寻找可能性的游戏。(记者 马海邻 王迪)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