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千金散尽还复来:基民们又回起点
查看完整版本:千金散尽还复来:基民们又回起点
2008/9/21 22:59:05

  2001年9月11日,关心中国第一家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的人们聚集在交通银行前询问有关信息 FOTOE
  2007是基民最多的一年,也是基民最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他们的财富迅速膨胀,却最终又回到起点。
  小试牛刀
  2007年,中国基金市场爆发式膨胀的一年。延续上一年股市不断走高的势头,从2007年年初开始,几乎每一只新发行的基金都被人们狂热地追捧着。银行里总是挤满了申购基金的人,从老年人到中学生,谁也不在乎多花几个小时去排队;互联网上,被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哪一只老基金又大比例分红了、哪一只新基金又要开始发行申购了。
  对基金有所了解之后,一直嫌炒股票"又复杂又麻烦"的成都中学教师杨波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投资理财这么简单"。他依稀看到了一条加快购车进程的道路。
  2007年2月初,杨波从朋友处借了一万多元,将拼凑起来的五万元"种子资金"全部购买了同事推荐的一只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和一只中等风险的混合型基金。此后,他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无数中小型投资者的通病--每天无数次地上网查看基金的净值变动状况,心情也随着净值的涨跌而起伏。
  同事推荐的两只基金确实表现不错:一段时间里,杨波的基金账户常常一天能有一两百元的增长,最多的一次甚至增加了四百多元。买入基金后的第一个月,杨波赚了近2000块钱,这让他十分惊讶。相对于普通成都市民的工资收入而言,这样的额外收入足以让人惊喜。
  杨波以为自己幸运地赶上了投资基金的最好时机。他开始热情高涨地上网看各种投资理财故事,希望能对自己有所帮助。有两个概念让他深以为然:一个是"价值投资",另一个是"定期定投"。巴菲特通过长期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股票,狂赚数十亿美元的价值投资经典案例,深深地打动了杨波。他认为自己没有强烈的物质欲望,也没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他看来,自己永远不会成为历史上那些追涨杀跌的"羊群"中的一员。而作为工薪阶层,杨波也认为各大基金公司宣传的定期定投理论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作为这一理论的追随者,他每个月都往一只表现不错的基金里投入一千块钱。
  两个多月之后,杨波的账面上已经多了四千多块的收益。这让他暗自高兴不已,认为自己实现买车梦想的步子越来越快了。
  愿赌不服输
  在大多数时候表现都不错的行情里,杨波并不为时而夹杂其间的小幅下跌感到担心。在不少人憧憬着正在来临的"黄金十年"的泡影中,他也相信自己的投资回报会一路向前。
  但不同的际遇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2007年突如其来的"5?0"股市暴跌,让杨波一下子惊慌失措起来。对他来说,这个风浪太大了。原以为很安全的四千多块的投资收益数日之内就"缩水"只剩下一千多块了。
  "再这样下跌的话,可能本金都要跌进去了"。这时的杨波忘了他几个月来一直津津乐道的"价值投资"概念,保住胜利果实成为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何况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借的钱。不久后,他就将基金全部赎回了,而此前赚到的四千多块已所剩无几,"白高兴了一场"。
  "5?0"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周多之后,市场由绿转红,指数又踏上每天向上一小步的轨迹。等了十来天,认为行情已经稳定下来之后,杨波又将五万元拿出来申购了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两只基金。"这两只基金的分红一直很抢眼,而且在5?0期间的抗跌性也挺强",杨波告诫自己,如果再出现上次的暴跌行情就赶快赎回。
  这时的杨波,已经不谈"价值投资"了,他觉得这个概念不太适合他。"就几万块钱,而且随时都可能赎回来买车,能多赚一点就赶快收回来落袋为安"。不过他还在坚持每月投入一千块钱的定投,"放在银行没多少利息,买基金的赚钱机会还大一点"。
  此后的四个多月成为杨波去年最快乐的时光。股市指数少有波折地一路高歌猛进,4000点、5000点、6000点,一个又一个以前看似艰难的关口被一次次地突破。杨波的五万元投入也随之快速增长到了最高时的近六万四千多元。一次和女朋友去看车的时候,杨波发现,这笔钱离他早前看中的一辆小排量"飞度"的价格已经相差不远,"再多一万五就够了"。
  上一次的教训让杨波对股市开始有了风险意识,他知道这样疯狂的行情不可能一直持续。但抱着多挣一天是一天的念头,杨波决定等股市出现调整的时候再赎回基金。像大多数人一样,他觉得只要风向不对就马上赎回,"就算晚几天也亏不了多少"。
  但这个念头让杨波现在后悔不已。尽管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承认,但事实上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态--愿赌不服输。杨波也是如此。在去年10月19日出现的股市暴跌初期,面对每一天的股市下跌和净值减少,杨波都用同一个理由支撑自己--"上次跌了一个星期,之后就好转了"。但一周之后,股市毫无回暖的势头,反而以更加冰冷的下跌姿态回应杨波。"反正都坚持这么久了,再坚持一阵,说不定就快反弹了",杨波又用这样的理由安慰自己。尽管对美国次贷危机、国内通胀、银行收紧银根等利空消息有所了解,但他还是相信中国股市正"处于牛市中的调整期"。
  就这样,杨波像坐过山车一样快速地经历了股市从6000多点到今年4月份下旬时跌破3000点的痛苦历程。这时,他此前赚到的一万多元已经几乎消磨殆尽了,而股市还在继续下跌。在女朋友的劝告下,杨波最终也成为了"羊群"中的一员,他在4月底时将全部基金赎回了。扣除赎回的手续费,还剩5万多一点,还了借朋友的钱后,"相当于绕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圈子后又回到起点"。
  在他看来,自己永远不会成为历史上那些追涨杀跌的"羊群"中的一员。而作为工薪阶层,杨波也认为各大基金公司宣传的定期定投理论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作为这一理论的追随者,他每个月都往一只表现不错的基金里投入一千块钱。
  基金大事记
  1992年11月 中国国内第一家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正式设立。该基金为公司型封闭型基金,规模达1亿元人民币,60%投向淄博乡镇企业,50%投资于上市公司。
  1997年11月14日 国务院批准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8年2月24日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第一家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银行,成立了基金托管部。
  1998年3月27日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新成立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别发起设立了规模为20亿元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爱基,行情,资讯)"和"基金金泰(爱基,行情,资讯)",由此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
  1999年12月29日 证监会颁布《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公约》。
  2000年6月18日 中国证监会举办首届基金从业资格考试。
  2000年10月8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
  2001年6月15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若干问题的通知》,引入了"好人举手"制度。从此,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申请人的范围扩大。
  2001年9月 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诞生,首发规模约为50亿份基金单位。
  2001年10月 《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颁布。
  2002年6月1日 中国证监会颁布《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自2002年7月1日起实施。
  2002年8月以后 根据市场情况封闭式基金发行停止。
  2002年10月16日 国安基金管理公司成为首家获准筹建中外合资基金的公司。
  2002年12月9日 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业委员会在深圳成立。
  2002年12月19日 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等六家基金公司,被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首批选定为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的基金公司。
  2003年4月28日 第一只由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招商安泰系列基金成立。
  2004年3月 海富通收益增长与中信经典配置基金的首发规模双双超过100亿份。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首超2000亿份。
  2004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施行。
  2004年12月30日 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推出了国内首支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华夏上证50ETF。
  2007年7月26日 南方、华夏两家基金公司获得证监会和外管局批复,具备了开展QDII业务的资格。
  2007年9月 国内首只股票类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发行。(记者 周鹏)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