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读懂产品设计再下手
查看完整版本:读懂产品设计再下手
2008/9/21 22:20:37
  结构型理财产品自2005年8月由民生银行首次推出之后,以其"固定收益投资+高风险投资"的方式,在保证投资者本金安全的同时,使投资者有机会获取可能的高收益。但直到零收益事件的出现,人们才意识到这类产品的高风险,广大投资者也开始对该类产品产生质疑
  日前,由普益财富和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8年6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显示,35家商业银行(包括30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14款,发行数较2008年5月份上升了4%。
  记者发现,虽然今年第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例如,结构型理财产品零收益事件、QDII理财产品负收益危机等,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在今年第二季度仍然有较好的表现。不论是理财产品发行,还是到期产品收益表现,都向广大投资者展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银行理财市场,展示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6月份结构型理财产品发行了40款,虽然较之前几个月有所下降,但通过银行方面的不断创新,依然获得了市场重新认可,并重新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结构型理财产品自2005年8月由民生银行首次推出之后,以其"固定收益投资+高风险投资"的方式,在保证投资者本金安全的同时,使投资者有机会获取可能的高收益,这就是此类产品的价值。这类产品很快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但直到零收益事件的出现,人们才意识到这类产品的高风险,广大投资者也开始对该类产品产生质疑:这类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在哪?投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区分这类理财产品的优劣?
  据了解,6月份发行的结构型理财产品最大特点是挂钩对象较为丰富,除了原有的挂钩标的之外,荷兰银行推出一款6年期的结构型理财产品。该理财产品首创与存款挂钩,具体来说是挂钩几种外币的当地国1个月定存利率,可谓市场的又一创新。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向投资者建议,虽然不少投资者有投资结构型理财产品的"惨痛经历",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结构型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投资这类理财产品首先要理解收益获得条件或者说挂钩对象与产品收益的关系,即当挂钩对象表现如何时产品才有收益。其次是了解挂钩对象的过去表现,以此形成自己对其未来的判断。
  以上两点是投资结构型理财产品最需要注意的。如果没有真正了解产品,投资就会变成投机,风险也会大为提高。
  据悉,在零收益事件之后,也有不少结构型理财产品到期收益较高。比如,光大银行的一款挂钩港股的产品到期实现了25%的年化收益率,民生银行一款同样挂钩股票的产品提前终止,实现了18%的年化收益率。诸如此类的案例不少,这类产品基本上都是在尚未到期时就锁定了高收益,或者是提前终止并获取高收益。
  这些理财产品收益较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收益获得条件设计得不是太苛刻。比如"在一个季度内只要所有股票收盘价均大于或等于其各自初期价的90%,则当季收益率为4.5%"。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类产品给予投资者若干次可能获利的机会,而且只要挂钩对象表现好,投资者就有很大的获利机会。
  理财专家认为,结构型理财产品在发行时不能明显冠以优劣之分,但从以往情况来看,产品的设计理念对于投资者甄别产品很关键。表现较差的产品普遍有着复杂、苛刻的收益获得条件,很多时候挂钩对象表现很好,但产品收益却较低甚至为零。因此,在选择结构型理财产品时,投资者一定要看产品的设计,了解其运作原理后在决定是否购买。(记者 张文绩)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