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去年10月的股市"跳水"至今仍未走出阴影,投资者的钱包"缩水"让资金失去了方向。不少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上半年只有商品投资才战胜了市场、获得暴利,如石油、粮食、黄金等等。但摆在投资者面前的问题是,商品市场没有标准化的产品,或者有了标准化的产品,比如商品期货、原油期货,但受它的容量和投资渠道限制,国内普通投资者很难享受到其收益。
因此,笔者认为,在商品期货渠道受阻、股市投资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固定收益产品如债券型基金似乎是当下普通投资人为数不多的对抗高通胀的理财方式。当然,一只基金需要当年战胜通胀是非常难的,但长期而言,债券基金战胜通胀非常有可能。以业内闻名的大成债券基金为例,从2003年6月份成立到现在,平均年回报率是6.5%,而这5年的平均通胀率是3.3%。
债市转好也似乎放出信号:债市投资机会即将到来。一些重要标志表明:CPI的逐步缓和,央行的加息周期可能结束,因此债券的收益率水平将吸引更多的保守资金介入;同时,房地产市场、股市等出现调整,保险机构、银行存款、炒房资金、打新资金及基金公司资金都在持续不断涌入债市,前段时间新湖中宝发行的企业信用债利率创纪录达到9%就说明市场对债市的看好程度。
但是,笔者还是担心,下半年的债市仍将受到政策面的考验,特别是央行加息的忧虑仍会左右债市方向,因此风险犹存。操作策略上,可不购买缺乏投资吸引力的国债,重点关注企业信用债,同时积极捕捉可分离债发行期间的套利机会。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面对股市的高风险,不如重"债"轻"股",通过恰当的资金分配,来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