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n110
2008/9/21 17:42:02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这一群体的不断扩大,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与老年人相关的,如身体健康、养老、配偶等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不过,老年人的理财问题却始终是一个盲区,而事实上,经过记者调查,老年人的理财需求是相当旺盛的。
"银发一族"理财需求强烈
在股票、基金市场,老年投资者不在少数,股票交易大厅里的"银发一族"早已成为了一道风景。许多老年人在晨练、早饭过后,直接到股票交易大厅"上班";每到新基金发行时,在银行排队的也有不少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可见,老年人的投资理财欲望是十分强烈的。
有理财报告显示,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关注理财信息。不同年龄段中,55岁以上人群最关注理财信息,而25至29岁的人群只是偶尔关注,说明年轻人生活压力小,没有长远的理财计划,年轻人随着年龄增长,生活负担加重才会关注理财。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对于理财这件事,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为积极。今年刚工作的王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对股市基金一窍不通,反而是自己的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股民,天天到交易大厅"上班",为了方便操作,还学会了使用电脑和上网,每天都守着电视看股评报告,周末还去买专业书籍攻读。
根据人口学家预测,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2.3%、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1%;到2020年,上述比例分别为16.7%和11.5%;到2050年分别为29.9%和22.7%。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老年人理财的需求又如此旺盛,老年人理财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但这部分人群并没能成为银行理财的主攻对象,银行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三、四十岁具有经济潜力的客户身上。事实上,老年客户虽然绝大多数是中小客户,从单个的银行存款量上看不是很大,但这部分群体人数众多,且有非常稳定的收入,其潜在价值不应小视。
老年人理财产品缺失
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也更加偏爱。但是,尽管产品丰富,但是真正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却不多;另外,由于我国银行大多没有实行分层销售,即便有在特性上符合老年人投资需求的产品,但是由于指向性不明确,没有将此类产品定位于老年人,因此,没有进入老年人的视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老年人挡在了银行理财的门外,使他们更多地走入股票大厅,选择风险较高且不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
老年人理财,向来是理财市场的难点,尤其是在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不稳、稳定收益理财产品抢手的背景下,老年人理财更是不知如何选择。即便没有适合老年这一群体的理财产品,但是仍有不少老年人走入银行寻求帮助。不过,各家银行也都相当谨慎,基本不会主动向老人推荐股票、基金等浮动型、高风险理财产品。
"一般而言,由于60岁以上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因此我们在向他们推荐理财产品时,通常不会推荐股票和基金。"一位理财师告诉记者,固定收益型产品(国债、信托产品)是目前向老年投资者主推的。据了解,由于银行的这些做法并没有相关文件规定,如果投资者坚持需要,银行方面也会接受开户。
采访中,不少老年人建议,在紧盯高端客户时,也需多头兼顾,银行不妨针对老年投资者追求稳健的特点,设计一些收益相对固定的快餐型理财产品。日前,上海银行为养老金客户度身定制了一款专属理财产品--"慧财"人民币养老无忧理财产品,以便为老年人提供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据了解,该产品针对养老金客户这一特定人群设计,具有固定收益、期限适中、低风险等特点。老年理财市场的形成初见端倪。
合理配比圆老人理财梦
有关人士指出,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应考虑不同的投资组合。比如在年轻时,可以尝试较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如股票等,如果操作得当,可以获取较高收益,积累资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来源减少,养老、医疗等各方面需求增加,理财需求更倾向于保守型,应以稳健为主。因此,老年人理想的投资模式应该是按比例组合投资。也曾有人为老年人制定了所谓"三四三"的投资组合,即30%投资股票基金高风险产品、40%投资储蓄国债、30%用于应急储蓄,这种组合既能满足老年人对收益的追求,又可有效降低风险,让他们不至于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另外,也有专家认为,一个人的风险投资可以根据"一百减年龄"的原则来确定,就是说用(100-年龄)×100%就是你风险投资的最大比例。对一名60岁以上的投资者,要的是稳定平安,他所承担的风险性投资不应超过个人资金的30%,60%的资金应该投资到国债等低风险项目或支取容易的储蓄上。
专家认为,老年人由于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为应对急用,购买理财产品应以短期投资为主,期限最好控制在1年以内。在现金管理方面,储蓄虽然不是很好的增值方式,但还应该是老年人理财的重点。其实,储蓄也是大有讲究,并不是直接把钱交给银行了事,掌握一些小的技巧,可以获得很多额外的收益,如"流水储蓄法"、"递进式储蓄法"等。除此之外,还有货币市场基金等,其收益与一年期银行存款差不多,而支取则要灵活得多。至于外币理财产品,专家建议有外汇的老人尽量选择固定收益类的产品。
另外,在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指示性还不强的情况下,银行的理财师成为了老年人购买理财产品的主要守门人,因此,理财师应加强专业素质,积极为老年人提供理财建议,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理财环境。(付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