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人看来,"风险投资"就意味着巨额回报,意味着"几乎没有风险"的投资,然而,事实终归是事实,光环褪去之后,全球风险投资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资料显示,在美国,今年第二季度没有一家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获得公开上市机会,并购交易量也出现了大幅下降。业内人士称,这还是1978年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风险投资-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这条道路越来越难走通,风险投资是否已风光不再?
出乎意料的困局?
2007年底开始,风险投资商们就开始盼望2008年能有个好收成。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NVCA)对170家风险投资公司的调查显示,多数业内人士有乐观的期待,有1/4的风投公司认为今年的投资总额会在去年的水平上有所增加,投资规模可以达到300亿美元-390亿美元;有59%的受访公司认为2008年的IPO市场将进一步复苏;44%的受访公司认为该市场的复苏速度将与2007年相同或者稍慢;有55%的受访公司认为2008年会出现更多并购交易;接近3/4的受访公司预测收购和并购交易的价值将保持在2007年的高水平;多数受访公司认为2008年风险投资产业将进一步整合,57%的受访公司估计风险投资公司的数量将会减少。对于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的IPO,22%的受访公司预计会与上年持平,19%的受访公司预计会减弱。调查显示,清洁能源、媒体、生物科技和互联网公司会是今年的热门投资领域,而半导体与软件行业则最不被看好。
时间过半,乐观的预计似乎并没有如期而至,相反,由风险投资资金支持的IPO甚至出现停滞的状况。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数据,在今年前3个月中,仅有5家具有风险投资资金的公司完成了公开上市,在接下来的又3个月中,这一数字竟然降为零。在市场环境并不好的2006年度和2007年度,平均每个季度也有18家由美国风险投资者支持的公司成功上市,去年上半年,有风投背景的IPO共43次,募集资金63亿美元。另一方面,有风投背景的收购交易也在萎缩,今年上半年,有风投背景的并购交易达到120起,交易总额6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约三成,表明风投通过被收购获益的机会也在减小。对比历史情况,上次出现这样的停滞还是在30年前,巨大的落差、严峻的现实让风投行业不得不直面危机。
分析认为,如此困局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全球经济放缓,尤其是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摇摆不定,使投资者们信心趋弱,此外,美国严苛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也是IPO越来越难的重要因素。此外,目前情况下,华尔街在选择新的公司上市时会煞费苦心,仅选择那些确保能够获得极高收益和增长潜力极大的企业,而风险投资商们亦非常谨慎,因为他们担心,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他们获得的回报可能会受到限制。重重因素叠加,才画成一个零蛋。
其实,在科技股泡沫破灭后,风投的日子确实一天比一天艰难。1999年时,上市公司从成立到IPO,一般只需花4年的时间,2006年时,拉长到6年,而到了2007年,周期更是一下子拉长到8年,快速投入-快速产出渐行渐远,很多企业的表现比风投期望的要差得多。从投资回报来看,2000年时,投资回报达到10倍甚至以上的交易占到风投总投资项目的45%,那是一个点石成金的年代,而如今,这一比例能达到20%就已经不错了,风险投资商们学会了面对现实。这种走下坡路的情况还直接导致了风险投资商的议价筹码被低估,并购交易无论从达成率还是交易额来看,都受到拖累。
风投-IPO模式遇阻
IPO市场可以说是风险投资者最重要的套现渠道,风投通过IPO实现资本的成倍回报,因此,风险投资遭遇的困境和IPO市场的不景气大有关系。
事实上,全球的IPO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惨淡经营"。随着经济周期进入调整阶段,昔日炙手可热的IPO市场也进入调整期。数据资料显示,今年6月共有333家公司成功上市,这一数字不及去年同期702家的一半;整个上半年,上市公司募集到的资金共732亿美元,这一数字不及去年同期的41%,也是2005年以来募集资金最少的一个上半年。业内人士认为,刚刚过去的半年,IPO市场经历了2003年以来最缓慢的增长。
在美国,相关统计也呈现同样的趋势。今年以来,共有近40家企业进行了IPO,比去年同期的130家有很大幅度的下降;融资总额接近300亿美元,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不过仅Visa的上市融资就占去了180亿美元,其余企业获得的额度可想而知。
分析认为,对于经济前景的忧虑使得消费者信心降低,使得投资者踌躇不前,反映在投资市场上就是量减价跌。调查表明,欧洲和日本消费者的信心已经下挫至2003年来的最低水平,美国消费者的信心更是跌至16年来最低点,如果消费者信心迟迟不能恢复,那么投资者也无法对新上市公司建立起信心,IPO市场的复苏就很难如愿。另一份资料显示,全球至少有166家公司已经撤销或者延迟其今年的上市计划,这一数字为2007年上半年的2倍之多,其中1/3的公司为美国公司。IPO市场似乎步入了恶性循环,市场越不好,企业越犹豫,而上市的好企业少,如何指望市场恢复人气呢?
今年以来,欧洲IPO指数下滑了21%,美国IPO指数也下滑9.9%。整体股市状况也较低迷,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内下跌超过10%,摩根士丹利全球指数也同样跌去10%以上,应该是1982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糟糕表现。
虽然有悲观的预测是,几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IPO市场会在短时间内回暖。但也有投资者从冷门中看到机会,下行的市场中,恰恰会有一些估值相对合理的新股。
华尔街的市场人士则认为,有风投背景的IPO陷入低谷和风投们对项目的选择有关。让硅谷激动的项目在华尔街未必吃得开,现在投资者的兴趣焦点在清洁能源、在绿色科技,YouTube在网络世界再火,要说服投资者还有难度。
对于那些为风险投资商提供资金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也面临一场抉择,要不要离开?风投们竭力挽留,并努力寻求新的加入者,然而,套现途径的不畅也让他们底气不足,确实,对于风投来说,IPO模式遇阻相当于切断了风投行业的一条血管。
风投调转风头
风投虽不是保赚不赔,但和所有的投资一样,风投也总想回报多多益善。于是,困境中的风投行业正在努力寻求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美国的风险投资商来说,他们已经圈定海外发展的目标。
上月公布的最新全球风险投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风险投资开始流向海外市场,其中,中国****地区、日本和以色列等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地区成为热点。该调查由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和德勤风险投资公司共同完成,调查涉及全球近400个风险投资商,其中包括163家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有3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地区的半导体科技发展迅猛,目前仅次于美国,26%的受访者认为日本在半导体领域技术领先全球,有16%的受访者则把票投给了中国。有27%的受访者认为日本在电信领域拥有领先技术,有16%的受访者则看好以色列的电信行业。投票结果还显示,印度在软件业的创新能力已位居全球第二,紧随其后的是英国、以色列和德国。
德勤风险投资公司美国市场管理合伙人马克·延森说:"虽然美国还没有丧失吸引风险投资的基础环境,但创新的全球化发展路径正在逐渐成形。"目前,美国在半导体、软件、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及可替代或清洁能源领域依然是最具创新性的国家。然而,去年的数字已经显现出向海外延伸的行业趋势,去年美国风险投资总额达294亿美元,其中有近90亿美元进行了国际投资,流向中国和印度的总计2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约30%。
相信把触角伸长之后,不仅能站得高、看得远,还能有效利用或者规避各个地区的长或短,令投资更有效率。要走出低谷,除了指望IPO市场快点好转,最终还得靠风投自己的眼光和胆识。(记者 陆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