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zhengcai
2008/9/1 14:32:52
2008年的中国楼市温而未火。一方面是股市伤透了亿万股民的心,另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量跌价平的态势。超过8%的CPI与仅仅四个百分点的存款利率又让广大储户心里黯然神伤。不少朋友都情不自禁地关注这样的话题:宏观调控数年来都没有完全驯服的房价,近期有没有可能出现戏剧性的变动。在一浪高过一浪的紧缩政策下,何时才现购房的良机?
2005年,房地产调控拉开序幕时,曾经有人戏言:上海感冒,全国吃药!而今天却不竟然,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宏观经济感冒,房地产跟着在吃药!宏观经济面临的几大难题,CPI高企、热钱涌入、人民币升值,都不是房地产引起的,然而,只要一提及它们,房地产却总是脱不了干系。
眼下的中国经济,宏观喜人而隐忧未绝。
为了防止经济由过快向过热发展,中央政府始终严格坚持国民经济适度从紧的调控方针,其根本手段就是通过地根与银根的紧缩来从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而实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眼下,GDP高速增长,CPI又始终在高位盘整,指望银根松动的想法无异于异想天开。
我国持有超过5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美国政府连续降息,联邦基准利率已经降到了2%。现今香港市场上一年期美元贷款利率约在3.5%左右。与此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就意味着美元对人民币贬值。本金贬,利息跌,而我们把辛辛苦苦赚的美元低利息地存到了美国,诸如大摩、花旗等国际投行正好低成本地获得融资。再按照十年左右投资回收期在中国大陆大举收购物业,坐享物业升值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利益。
我们发现,在国内资金过剩的状况下,以美元为代表的国际资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入中国。它们不会在传统的市场饱和、竞争过度、效益低下的竞争性行业驻足,也进入不了受到严格管制的垄断性领域。因此,只能在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找出路。由于体制性的原因,中国证券市场基本不具备中长期的投资价值,房地产就成为了国内外游资的首选。
资金越来越多,可造房子却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前几年启动的限制二手房流通的政策没有及时调整,旺盛的需求自然而然地就集中到了一手房领域。尽管主管部门采取诸如推迟高价房成交,加大低价房成交比重的方法,在短期内稀释统计房价。但治标难治本,供需格局决定了房价走向。同时,常识性的判断也告诉我们,有什么理由油价涨到140美元一桶,猪肉价几近翻番,粮油亦是大涨,而天生具有保值增值能力的房地产,其价格却要绝对下跌呢?
因此,我们认为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局面已经形成。尽管银行贷款会控制得相对较紧,然而社会上的游资却极为宽松。由于中国经济的宏观面仍然向好,一旦股市回暖,大量资金获利出局,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需求考验将更加严峻。
各位关注房地产的朋友,购房良机稍纵即逝。千万不要让今天的犹豫成为您明天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