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银行理财因势而变 走向稳健
查看完整版本:银行理财因势而变 走向稳健
2008/8/29 11:44:19
  2008年走过一半,由于国内各理财投资产品最重要的基础市场--股市正面临几年来最大幅度的下跌,而且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情况已经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的扭转。于是,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保守、稳健的投资方式。银行系理财产品在经历过"零收益"、"监管风暴"之后,也迎合市场的现状,频发稳健型产品,实现了风格的转变。
  稳健型产品受市场青睐
  日前,交通银行推出的"得利宝浓青6号澳元产品",工商银行推出的"稳得利"票据投资型产品,都属于保本型产品,可见在市场风险加大的情况下,注重安全性已经成为买卖双方的共识。
  "从3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产品的定位上没有去年那么激进了,目前主要以低风险的产品为主",一位银行个金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一变化主要源于股市的震荡调整,让不少高风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损失惨重,现在的投资者对保本需求比较强烈,下单之前都要先确定是否保本。这些因素的变化致使银行也随行就市地在产品设计上进行了调整,比如配置一些债券、票据等稳定性较高的类别,以此降低风险,避免市场大起大落给客户带来损失。
  不仅中资银行理财产品主打稳健,外资银行也在对自己的理财产品进行调整。记者发现,在东亚银行与汇丰银行的理财产品中,都新增了"下限保护"机制。
  东亚银行有关人士介绍,"下限保护"的优点是在下跌空间内仍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投资收益。以前,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通常是单边做多,需要挂钩标的上涨达到某个价位才能获得收益,这样的产品设计在牛市时容易获得较高收益,但遇上市场动荡,就有可能出现零收益甚至亏损。在保本的基础上增设"下限保护"机制后,投资者不仅能"做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做空"的收益。
  理财产品实现稳健收益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虽然不高,但实现了稳健的投资业绩。有数据显示:今年5月,有153款银行浮动收益产品到期兑付,其中公布数据的123款理财产品中有88.6%实现或超过了预期收益率,只有11.4%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率。另有30款银行理财产品未公开收益情况,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该部分产品总体保持这一水平,那么在A股大幅调整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实现情况显然乐观。
  银行系理财产品在市场剧烈震荡中总体表现稳定不是偶然,风格转型是最重要的原因。"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风格转换明显。"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分析说。
  从对5月份商业银行发行的382款产品的分析发现,其中约有25%产品为保本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其余浮动收益产品大部分投资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这部分理财产品的真实风险与收益结构是保本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综合来看,5月份银行发行的真正稳健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超过80%。这一比例较去年有明显提高。
  银行理财走向成熟
  银行理财产品的集体"变脸",是多方作用的效果,更是银行理财市场走向成熟、回归理性,向前发展的一个信号。由于资本市场的形势并不明朗,因此,银行理财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大众理财的首选,保障银行理财市场的稳定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众的利益,这也是监管部门频频向理财产品出招的原因之一。同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仅仅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加强,银行理财市场对金融监管的影响也逐渐加深。
  在近日举行的"第一届银行理财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金融稳定部主任凌涛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和股票、基金已基本上形成了个人理财"三足鼎立"的态势。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与创新不仅拓展了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投资渠道,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增加了银行的盈利渠道,更作为各金融市场的"桥梁"大大推动了金融创新。
  凌涛认为,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是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可能降低货币政策的效应,金融创新也会降低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增加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难度。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银行理财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影响。面对新的经济金融环境,需要不断完善货币供应量和金融统计体系,合理估计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冲这些影响。从长远来看,需要完善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步伐,建立价格型为主的体系,尽量减少数量工具的应用,进而减少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其次,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使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变得更为繁重。金融创新使得风险更容易在金融机构之间互相传染,在不同市场之间传递,进而可能导致局部金融风险转变为全局性风险。
  再次,银行理财等金融创新活动强化了监管部门的信息劣势,监管部门将因此付出更高的监管成本。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还对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挑战,并有可能造成监管的"真空"地带,或者形成监管的重叠。
  经过多年发展,风格走向稳健,说明银行理财市场已经逐步走向成熟,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对监管部门的影响加深,说明了银行理财在投资市场中的位置已经稳固,因此,应该更多地接受监督,为客户负责。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是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无论怎样变化,都应注意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注意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推出不同的金融产品;尽到信托责任,始终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付秋实)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