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不是一件短期内就可彻底解决的事情,而是个人经济生活中的"终身"大事,讲究的是长期投资和资产优良配置。若想把这件大事做好,必须全面把握理财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考虑到多种可能性的存在,立足于最坏的可能性,争取最好的可能性。
第一,在最坏的可能性上筹划我们的理财,可以让我们心中有数,有备而"理",不至于随波逐流,盲目行动。
看到别人炒股赚了钱,就想当然地认为股市只赚不赔,终日沉浸在"别人能赚钱,我也一定能赚钱"的美梦中,结果是不断重复着悲惨的赔钱故事,其中少数人始终执迷不悟,屡败屡战,憧憬着时来运转,不惜借钱炒股、典当炒股、卖房炒股,在凄凉中诠释了"过把瘾就死"的口号。归结起来,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考虑问题时专往好处想,而没有作最坏的打算,因此,在理财之前,必须把自己的财务状况搞清楚,算算自己有多少钱可以用来投资,能不能赔得起?与此同时,对相中的理财产品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看看这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理财产品,万一看走眼了怎么办?在最坏的可能性上考虑好这两个问题,可谓开了理财的一个好头,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在最坏的可能性上筹划我们的理财,可以保证我们掌握进退的主动权。
在投资的过程中,消息面和技术面都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因为,有的主力机构在做庄时,故意选择反市场操作的方法,引诱股民钻进他们设计的陷阱和圈套。在这种情况下,若能多想想坏的可能性:出现这种逆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昙花一现?如果买入后遭遇下跌,应该如何应对?如果不幸被套住了,而又不希望因为需要用钱而被迫割肉,又该如何是好?把这些问题想好了,就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即使上了当,也能快刀斩乱麻,早日抽身脱险。
第三,在最坏的可能性上筹划我们的理财,可以使我们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很多投资者生活重心被大盘所占据,整天为大盘提心吊胆。当大盘成了心情的晴雨表,生活就慢慢地被扭曲了。一旦美好的预期变成无助的失望,难以承受的打击和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不安、郁郁寡欢、幻觉妄想等不良心理。如果事前多想想坏的可能性,并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设立一道"心理防线",就如同给自己打个预防针,在暴跌灾难来临之时保障心理防线不会崩溃。要是事前立足于最坏的可能性为自己设下最低的期望,严防死守住"心理底线",更是有利于为自己准确定位,坦然对待股涨股跌,宠辱不惊,尽显大将风采。
总之,在理财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最坏的打算,同时准备向最好的方面去努力。在最坏的可能性上筹划我们的理财,才能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势应付自如,进而争取最好的可能性。当然,这并不是说积极、阳光的心态不重要,也不是要人们前怕狼后怕虎,而是引导人们养成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健康的理财理念。 (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