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基金圈〗 → 从六大机构行为解读当前股市
查看完整版本:从六大机构行为解读当前股市
2008/8/9 17:41:17
    自从6月18日股市在没有任何利好刺激的情况下出现放量反弹以来,沪深股市就呈现出胶着状态,不进不退,毫无****。有人说,如果不是有奥运会,如果不是管理层有维稳的基调,股市早就创了新低了。也有人说,沪深股市的底部已经来临,已经有战略资金在逐渐进场,目前现象是震荡建仓的表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股市如此"迷茫"呢?

  我们试着从、、自营、保险、和资本六大市场行为主体的真实表现来解读这一现象。

  基金仓位调整先卖后买,呈现资金净流出。我们通过上交所公布的赢富可以看出,6月18日当天,尽管放量上涨,但是基金净流出26.76亿元。在国家发改委提高和电价后呈现不间断的少量增仓迹象,但从7月1日开始持续减仓,直到7月24日才出现了连续3天持续增仓,随后又呈现出减仓迹象。也就是说,从6月18日到8月5日只有12个交易日是呈现增仓状态,有22个交易日呈现减仓状态,而且减仓额度明显大于增仓额度。这是基金被动调仓所致。第二季度结束后先卖出不看好的品种,然后买进新看好的品种,但是整体呈现资金流出现象。

  QFII做多全球股市,A股呈现资金净流入。准确地讲,QFII从6月17日就开始增仓A股,随后出现了持续的轻微减仓,只有7月3日当日出现了6.58亿元的资金流出,但是从7月10日到7月25日呈现持续不间断增仓,这说明QFII要比境内资本更看好当前的A股。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境外资本在前期做多的不仅仅是中国A股,全球范围内的很多股市都有跨境资本的身影,这说明QFII看好的是油价下跌预期中的全球股市。

  券商自营的情况是先增后减,短线操作成主基调。券商自营资金从6月18日以后呈现明显的持续买入,而到了7月25日以后呈现不断地卖出,进进出出的行为彰显短线运作思维。同样采取短线思维的还有私募。我们都知道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一般都是以闪电的形式完成的,而且,私募基金运作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资金流入和流出也呈现出均衡状态。但是由于私募基金和券商自营资金的短线思维模式却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因为短线进出过于频繁在牛市中可以助涨,在熊市中就可能助跌。

  保险资金持续减仓,没有丝毫做多意愿。本轮熊市做空最坚决者当属保险资金,直到现在一直呈现出坚决而又持续的减仓行为。这是影响其他机构不看好A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市场参与者眼里,保险资金属于长线资金,它们是理性而又敏感的,保险资金不认同的价格,肯定不是市场底部。

  最后我们要关注的就是大小非。虽然我们无法从赢富数据中跟踪到他们进出的迹象,但是有一个现象可以让我们看出他们的意愿。那就是大股东主动站出来锁仓是少数,而小非的减仓意愿却一直存在。

  因此,从赢富数据来看,综合普通A股账户的进出情况,从6月18日至今,资金呈现净流出状态,如果不是在关键时刻"石油双雄"和股力挽狂澜,指数说不定已经创出了新低。可见在机构思路的差异化和管理层维稳的基调的前提下,指数选择横向震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