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基金圈〗 → 跑赢“疯熊”考察牛熊转换时股基中十位基金经理
查看完整版本:跑赢“疯熊”考察牛熊转换时股基中十位基金经理
2008/8/4 20:16:53
    2008年上半年,基于的判断对投资格外重要,对宏观走势的预期、对强弱变化的判断,左右了基金在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的决策,也成为决定基金在熊市中表现的关键。相反,牛市中适用的从微观出发、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效力下降,基本面趋淡行业中的好公司也未必能够抵抗系统风险。

  目前,股市已经度过“快熊”阶段,但未来趋势还有诸多不确定性。在宏观经济和股市周期转折时,远见的策略判断力尤其重要,这不仅体现在基金仓位决策上,也体现在结构调整上。考察基金在牛熊转换时的表现是未来选择基金的重要参考标准,我们在偏股型基金中选出在熊市下策略判断表现相对卓越的十位基金经理,供投资者参考。

  华夏回报:仓位策略成功

  基金经理:胡建平、颜正华


  作为配置混合型基金,华夏回报在今年以来的操作充分贯彻了灵活配置股债以规避风险的投资宗旨,在资产配置上体现出对趋势的清醒判断。

  2007年四季度,胡建平、颜正华即做出了市场系统性风险升高的判断,将仓位保持在60%左右。2008年一季度后,伴随市场风险不断暴露,基金持续减仓,仓位在一季度末和二季度末分别降至50%和34%。

  相对于成功的配置决策,该基金在二季度的结构调整力度明显要弱一些,主要通过减仓来控制风险。2007年底至2008年一季度大幅减持金属、金融、交运后,二季度行业配置结构基本保持不变,金融、金属仍然出现在前五大配置行业中,也给基金带来了一定损失。但从方向上看,其结构调整基本正确。股中,除了调入部分能源股,仍保持着原有、钢铁、地产龙头股的特色,这也印证了其结构调整力度不大的操作思路。

  在一线基金公司中,华夏基金资产配置上的投资决策在本轮牛熊转换中表现较好。虽然旗下基金整体规模庞大,但在仓位调整中走在前面,在资产配置决策上,华夏系基金同进退,旗下基金基本保持了一致的减仓步骤,结构调整方向也基本一致。

  仓位策略是“快熊”中最好的避险策略,华夏回报在华夏系基金中具有代表性。轻仓可能错失阶段性的投资机会,但也对后期投资带来余地。

  华夏大盘精选:

  特立独行风格依旧

  基金经理:王亚伟


  在整体风险突出的背景下,华夏大盘精选在2008年的表现不如2007年那么突出,但王亚伟的独特投资风格仍然在独具特色的选股上得到体现。

  在仓位策略上华夏大盘精选表现灵活。下跌初期,该基金虽然略微降低了股票仓位,但仍主要通过个股的挖掘来对抗大盘下跌,选股以偏离主流的中小盘成长股为主,相对忽视行业特征。这一策略在下跌初期卓有成效,所选个股不少在一季度比较抗跌。

  但在二季度股市的反弹夭折后,股市由蓝筹领跌转向全面普跌,之前跌幅小的和个股出现大面积补跌,这使得通过个股选择回避风险的策略失去效力。华夏大盘精选从5月后开始明确减仓,回归了华夏系基金以仓位对抗下跌的普遍策略。同时在行业结构上也做出明确的方向性调整,减持地产、钢铁、机械等股票。虽然部分新增重仓股贡献超额收益,但大面积的补跌还是使基金净值出现较大亏损,二季度基金业绩明显下滑。

  王亚伟的投资风格在基金中一向特立独行,不买基金集体重仓股,广泛发掘被忽视或冷落的投资机会。在策略判断力比个股挖掘力更为重要的转折阶段,这种风格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不过总体而言仍是熊市下的一种另类避险策略,同时兼具进攻性。在股市趋近底部的情况下,阶段性活跃的会带来更多局部投资机会。结合仓位策略与选股能力,华夏大盘有望保持业绩相对领先。

  国海富兰克林弹性:

  弱市下的策略性选股高手

  基金经理:张晓东


  此轮牛熊转换中,国海富兰克林弹性的市值是少数几只攻守兼备,相对业绩仍然能名列同行前茅的基金。

  无论牛市还是熊市,张晓东的策略性选股型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选股不局限于静态、微观层面的公司,而是结合宏观、行业发展趋势,动态判断个股的投资价值。对投资趋势变化的准确把握使得国海弹性成为以结构应对下跌做得最成功的基金之一。

  2007年四季度,张晓东较早地意识到了投资趋势发生转折的可能性,确定了上游资源型产品和最下游消费类的配置思路,对钢铁、有色等进行减持,增加了商业零售、煤炭、电子元器件和等行业的配置。2008年一季度,基金把握通胀投资主线,看好资源类行业,对受益于通胀的商业、化工、煤炭等超配,对中游制造业,如钢铁、有色、机械等低配,二季度维持这一配置思路。

  从行业配置的角度选择个股,使得国海弹性的重仓股总体上表现良好,在一二季度普跌的环境下都体现了显著的超额收益能力。尤其是在二季度,基金重仓股组合在很大程度上抵抗了市场下跌,三只重仓股盐湖钾肥、国阳新能、西山煤电贡献了正收益。

  但张晓东的投资运作中也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即在资产配置层面上无所作为,或者说对股指趋势的判断力不足。虽然正确的结构配置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因对股市整体下跌的系统性风险估计不足。使得基金虽然相对业绩领先,但净值仍遭到较大损失。从仓位测算看,基金在5月以后才开始明确减仓,在6月后快速减仓,在仓位配置决策上没有踏准节奏。

  张晓东在投资上表现出相当强的韧性,是仅有的几位牛熊都能大幅跑赢同行的基金经理之一。虽然不善择时,但在过去几次市场环境的显著转折时,在各个市场阶段都能通过选股策略的调整相对战胜市场,体现出在不同的大趋势下选对股票的关键能力。但基金在下跌后期减仓操作上有些过于激烈,似有矫枉过正之嫌。随着股市接近底部区域,较轻的仓位也给基金调整组合,把握阶段性机会留出较大空间。

  交银稳健:

  准确判断宏观趋势

  基金经理:郑拓


  熊市中,成功者的故事或多或少会有相同之处。交银稳健基金经理郑拓也是在熊市下发挥良好策略判断力的例子,较早对宏观和行业趋势做出了正确判断,使基金在仓位和配置两大关键点上做得比较成功。

  郑拓在既往基金经理任内都体现出稳健、注重风险的投资风格。在2007年三季度,郑拓是基金业中少有的提出A股已出现泡沫特征的基金经理,对高增长下的宏观隐忧已有警惕。2007年底,基金对2008年做出了谨慎预判,对增长减速、通胀加剧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在操作上已开始做逐步调整,降低仓位,减持周期行业。

  一季度的风险爆发期反而是交银稳健奠定熊市优势的时期。基于先前的谨慎判断,基金对风险反应迅速,在仓位和配置上都做了果断的调整。一是大幅减仓,二是在减仓的同时对行业配置进行大规模调整,大幅减持了金融、金属、地产三个重灾行业,同时少量增持医药、零售、采掘等抗周期行业。二季度基金经理继续对下跌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延续一季度的调整思路,减仓的同时继续降低高风险行业,大量增持能源、医药行业,重配零售、食品饮料等防御型行业。

  与国海弹性类似,交银稳健的行业配置调整也主要体现在选股上。清晰的宏观趋势判断使得其重仓股组合也使其位于基金同业中表现最佳之列,一二季度多数重仓股贡献了显著的超额收益;二季度中,同样有四只能源类重仓股贡献了正收益。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交银稳健的相对业绩在熊市下大幅提升。事后来看业绩数字,很容易看到交银稳健选股的成功之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在6、7月中仍然保持着持续主动减仓的态势,对短期市场的判断有过于谨慎的可能。较小的基金规模使得基金仓位操作相对容易。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