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产品今年将成主流,投资者宜选半年期到一年期的短期投资品种
保本产品今年将会成为主流。不仅在国内,海外保本产品也有增加趋势。投资艺术品若能买到真迹,保值和增值是毫无疑问的
去年因股市大涨出现的打新股理财产品,曾凭借风险低、收益高的优势受到追捧,但今年以来由于股市暴跌,银行打新理财产品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如果说去年大家关注"资产增值",那么时下大家更关心的则是"资产保值"。在个人财富面临缩水的形势下,投资者的机会在何方?
保本产品成"香饽饽"
动荡的市场中,稳健成为第一需求,结构性产品的优势也将再度得到认可。在前年和去年股市红火时期,很多投资者对这类保本乃至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不感兴趣。但在股票基金持续套牢、打新股产品不复去年勇,以及CPI数据迟迟不肯回落的事实前,不少人还是举起了"稳健"的大旗。曾经只有老年人才会购买的银行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如今却成了"香饽饽",不少白领也竞相购买。
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徐欣表示,仅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今年此类产品的销售额已经超过50亿元,比去年全年增加了100%以上。
建设银行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近期银行的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卖得特别火爆,经常是一上柜半天里就卖完,一些VIP客户也抢不到。浦发银行一位理财经理说,最近销售的2008第二期凭证式国债非常好销,不少客户一买就是几十万元。
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统计,5月共有153款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到期,其中有数据的123款产品中,88.6%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实现或超过了预期收益率。
"大部分结构性产品都是保本的,不过往往是到期保本。保本产品今年将会成为主流。不仅在国内,海外保本产品也有增加趋势。"法兴银行中国地区主管谢文杰表示。
投资期限以短为宜
物价上涨,对于中低收入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日常生活消费的神经或许会更加容易被触碰到。农业银行上海浦东分行理财师陈?介绍,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的时候,以两个数据为参考标准:一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另一个就是CPI。但是,许多客户在购买银行产品时,似乎对收益率过于关注,而将流动性风险置之不理。
虽然央行对加息手段已经越发谨慎,但是在CPI不断上升、物价明显上涨态势没有得到缓解的情况下,银行产品的流动性应当与收益率一起并列为考虑因素的首位。"光看收益率其实并没有太大参考价值,流动性会对机会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这点从银行近几个月发售的短期理财产品受欢迎程度就可看出来。"陈先生表示。
理财专家建议,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投资者应注意产品期限,以半年期到一年期的短期投资品种为宜。
信托产品门槛略高
多个银行理财师都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新股申购类产品、信托类产品收益比较稳定,而投资于基金、黄金、外汇的理财产品则风险较大。一般而言,打新产品和信托产品的本金不会发生损失。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最新统计,今年5月,信托类理财产品占据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最大份额,几乎接近五成,而在2月此数据约为30%。其中,信贷资产类投资信托占比不断攀升,目前占84.5%,证券市场类则萎缩至2.4%。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认为,"在信贷紧缩下,信贷类产品能满足企业融资要求,又不占用银行贷款额度,对投资者来说也相对稳健。"
目前来看,信托还是一项能跑赢CPI且比较安全的投资选择。另外,由于现在信托通常是用于产业投资,是"实打实"的,所以能控制风险,但信托的投资起点一般要100万元,所以离中小投资者有些距离。
收藏看准就抄底
某著名艺术品投资论坛的版主洛南是一位投资客和收藏家。他认为,艺术品同石油、粮食一样,都属于实物,只要能够买到真迹,保值和增值是毫无疑问的。对白领而言,可以进行最易增值的古代书画的投资。
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有很大一部分的名家书画作品跌幅超过了70%,其价格已进入一个合理的投资区间。感兴趣的买家们可以考虑"抄底"。
那么,缺乏经验的白领,在没有专家指导的前提下,如何能买到真迹?
洛南说,"现当代艺术品很多已经被正式出版过,有很充分的资料可作参考。建议投资者尽量选择购买一些出版过的、有资料可寻的作品。"此外,与股票一样,一些"超跌"作品也可大胆买入。
上海嘉泰拍卖公司王先生也表示,价格控制在几千到几万元之内的、创作于民国以后的作品更适合白领投资。当然,投资绝不可盲目,购买之前适量阅读相关书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而选择一个信誉较好的机构同样至关重要。"买艺术品尽量选择去一些正规的画廊或者拍卖行,上当受骗的几率会少很多。如果去拍卖行买,起拍之前要给自己定一个心理价位,不可盲目追高。越是新手,越要摆正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