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证指数再破3300点,并以3291.60点创下本轮调整的收盘新低;沪市成交量更是跌破了600亿,仅有548.6亿,接近去年11月底509亿的地量水平;而当时出现地量后,大盘成功筑底,并走出了一波从4778点涨至5522.78点的大级别反弹。
那么本次的缩量信号会否再次灵验呢?本报专家团队指出,即使抛开技术因素,目前的市场环境也具备了中级反弹的条件,大盘在3250~2950点区间随时可能企稳反弹。宏观基本面仍表现良好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和一季度的经济。据初步核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
一季度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一季度CPI上涨8%,其中三月份CPI同比上涨8.3%,环比下降了0.7%。整个一季度CPI涨幅比上年同期高出5.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总体而言,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有喜有忧:喜的是农业灾后重建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国内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而令人担忧的是一季度CPI总水平处于8%的高位以及企业利润增幅回落。
天相投顾董事长林义相认为,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对后市影响不大,市场或许并不感到意外。一季度GDP数据比预期高一些,市场可能有两方面表现:一方面经济增长强劲,可能是正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市场可能担心宏观调控依然会从紧,比如使用加息等货币政策。
另有市场人士也表示,这份意料之中的经济数据表明,当前宏观经济的宏观面并未恶化,虽然有各种困难,但经济仍保持了高速发展。货币政策虽然从紧,但是调控有利于经济更加健康发展,股市目前的担忧有过度之嫌。
从微观方面观察,虽然目前一些公司业绩明显出现了下滑,但是工商、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公司一季报依然大幅预增,一批蓝筹股的业绩增长仍然明显。此前蓝筹指标股随大盘泥沙俱下,显然也是跌过了头。政策面逐渐发生微妙变化
除了宏观基本面之外,政策面也在发生一些微妙变化。
此前对于救市的呼声,管理层既无表态也无行动,而近期虽然也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相关各部委在言行上都出现了趋暖动向。
首先,国家管理局已经起草了新的外汇管理规定,并将尽快正式发布,为资金进一步放宽限制。相比于已有的外汇管理规定,新规定的修改内容主要包括:延长QFII资金的汇入期限;放宽QFII资金的锁定期限制;对QFII发起的开放式实行循环额度;允许QFII设立外汇账户,在正式投资前才可结汇。与此相对应的是,证监会这两周也在连续批准新的QFII资格。
其次,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大小非"解禁这一影响股市涨跌的重要问题,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作出了明确表态--"对国有股减持我们有承诺,别担心!"同时,国资委副主任李伟也撰文称要规范"大小非"解禁,建立国有股东所持股份流转核查制度,尽快研究制定规范国有股东行为的办法,并加强国有股股东及其所控股上市公司的诚信建设,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稳定。
相比外管局和国资委,证监会的动向也与众不同,"清明"节后开市第一天,证监会就召开证券监管系统维持稳定工作视频会议。几乎是同一时间,《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市场稳定和安全运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各地证监局,力保市场稳定的意图十分明显。正如去年"5·30"前管理层不断提示风险而市场置之不理一样,目前的市场并不为这一表态所动,对于利好消息麻木的底部特征也逐渐显露。
2008年是奥运年,由于各界对奥运的期待,市场信心有望恢复;同时为了确保奥运会的顺利举办,管理层出台强力救市措施的时机也渐渐成熟。央行调控可能催生"空头陷阱"
当宏观面和政策面都在为市场的反弹开始酝酿时,昨晚央行突然宣布调高存款准备金率0.5%,使之再创历史新高,这一短期利空足以制造出完美的"空头陷阱"。
昨日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的同时,A股尾市出现了快速跳水,而H股市场在A股收市后也一度快速下跌。但由于宏观数据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业内人士指出,昨日市场走势很可能在提前消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利空。
考虑到空头市场对利空有放大因素,今日大盘早市很可能继续快速杀跌,再次考验市场的韧性。但此前股指每每跌破3300点,都会有多头力量出手相助,并非不堪一击。这说明市场有一股潜在的做多力量在悄然行动,暗中吸纳筹码。
综合分析,本报专家团队分析的中期底部3250~2950点应很有效,因此投资者不必过于恐慌,应该逐渐做好参与市场中级反弹的心理准备,以免机会出现时反而认为是最后的逃命机会。(黄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