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日投资提供给本报的2008年7月份显示,选择中国股市已进入熊市的基金经理比例高达90%,分别较5月份和3月份调查大幅上升82和74个百分点,为2006年以来首次熊市判断比例过半。其中,相信目前为熊市中期的占62%,选择熊市初期和熊市末期的各为13%和15%。只有2%的基金经理认为当前A股市场仍处牛市之中,较5月份下降了69百分点。
而综观各家基金的二季度对的分析,基金经理对于目前经济同时出现“增长回落,通胀趋高”两大趋势,投资者把目光都集中到经济总量问题,时刻关注CPI和GDP增速,货币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事实上,在今日投资的7月份调查中,75%的基金经理预币政策从紧格局将维持不变,仅有1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望放松货币政策,另有14%的基金经理表示现行的货币政策未来可能更为紧缩。
由此,基金逢低买入意愿更趋下降,而逢高减持意愿却是逐步增强。
根据上述的调查显示,如果未来3个月内股价下跌10%,有37%的被调查的基金经理选择买入,较5月份调查下降14个百分点,但较3月份调查仍上升了22个百分点;如果未来3个月股价上涨10%,选择卖出的人数为37%,较5月份调查上升17个百分点;卖出为32%,为2006年以来新高。
本报记者与多位业内的经济学者和员进行了交流,“紧货币,宽财政”有可能成为2008年后半场的一条鲜明的投资主线。”
“紧货币”同时或将“宽财政”
中投的下半年策略报告认为,目前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出现“双防”的情况,一方面是要防止通货膨胀,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但与此同时为了防止经济下滑,将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
而上海某券商研究员则对记者肯定了下半年进行“宽财政”政策的必要性。
该研究员认为,目前最让人担心的问题是在于经济的“硬着陆”。在他看来,目前从一些有效信息上出现了这部分的迹象。集中表现在6月电力的发电量和需求量上面。
根据该研究员提供的显示,在电力的发电量方面,2008年6月份发电量增速为9.2%,远低于5月份11.8%的增速,为本轮经济周期的一个低点。如果不考虑2008年1、2月份和2007年12月的数据,那么6月的发电量就和2005年的平均数据差不多。
而在电力需求这块上更是出现明显的降幅。以中小企业紧密相关的“轻工业用电”为观测标准的话,6月份的电力需求增速6.6%,远低于3月份8.61%。该研究员认为,这也从某一方面验证了东南沿海一带因为出口增速放缓和货币政策趋紧而导致较大范围的中小企业倒闭的迹象。
该研究员认为,这种情况下,采取扩大内需为主的“宽财政”政策将有效防止经济“硬着陆”的问题。
而对于“宽财政”是否会加大“通货膨胀”可能的问题,该研究员则对记者表示不需要担心。
他认为,从本轮“通货膨胀”的本质来说是世界范围内原材料涨价导致“传导性通货膨胀”,并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因此是否实行“宽财政”并不能改变这一现象的本质。
而对于“宽财政”可能引发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的担忧,他认为现在相关并不是2006年、2007年经济需求过热的情况,反而可以说是处于需求下滑的状况,所以通过“宽财政”所拉动的需求不会对价格构成太大的实际性的影响,
国泰君安的策略分析师章秀奇也对记者表示,他判断未来财政政策的走向是:稳健的财政政策仍将坚持,但面对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财政政策将会适度放松,精准指向改善经济结构(比如指向改善民生,自主创新,升级,节能环保等等)。
章秀奇认为,当前的财政政策将必须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尤其是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必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从财政盈余来看,我国财政在2004年由赤字转为盈余后,逐年增加,2007年已达11092.35亿元,2008年前4个月财政盈余更是高达9210.98亿元,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是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章秀奇说,所以应该说政府有财力在波诡云谲的国内外复杂环境下力挽狂澜,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
主题下的投资机会
基于对政策的判断,章秀奇认为,在宏观经济面临内外失衡的背景之下,虽然暂且看不到资本市场反转的信号,但仍有震荡反弹和主题投资机会,而观察政府如何花钱无疑将是捕捉未来投资机遇最可信赖的途径之一,毕竟,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资本市场,中国政府都发挥着成熟市场无可比拟的关键作用。
章秀奇认为近年来,财政政策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加强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更加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尤其对"三农"、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重点支持。由于多年来粗放式的经济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水平低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已经凸显,只有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才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持久有力的技术支撑,真正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因此他认为,在“宽财政”下的投资机会将集中在:国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所青睐的、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并享受国家政策扶持的成长股;具备节能减排概念的上市公司;由医改带来的医药类股票投资机会;新农村建设概念中受益粮价上涨的农业公司、涨价确定性高的化肥行业、家电下乡等家电行业。
而中投证券则在报告中还认为,鉴于公共财政运用的主要领域,以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将有所作为。
章秀奇更以医改投资机会举例对记者表示,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强调的广覆盖=基础扩容+以杠杆拉动消费,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三大保障制度情况略为计算,国内医疗市场未来三年将会出现大规模的扩容,2010年较目前的增量部分约有2000亿元左右。按照药品支出占53%计算,药品市场将增加1400亿元。
章秀奇认为,目前没有保障的居民加入医保后消费心态将发生重大变化;医保的投入将以较大的杠杆动消费。(30%的报销比例拉动消费的杠杆就是1:2.3,但是各地都不样,20%-40%的居多),如果按照基础扩容1400亿元,以2倍杠杆计算将拉动居民自付消费2800亿元。这种改变的消费心态下、居民的药品消费支出翻番可以期待。
基金提前建仓
而在近期的机构的资金流向上,记者发现基金也开始在上述部分“财政概念股”上有所动作。
的月度显示, 虽然基金在面对7月份以来的几次反弹行情时非常谨慎,资金呈现净流出的状态。统计显示,7月1日~21日基金资金净流出139.96亿元。但是工程建筑却是7月以来基金资金增仓最多的之一,共计增仓2.4%。
而从基金的二季报看,基金对工程建筑板块进行了增持,相较去年环比上升了1.13%。主要增仓的个股是中国铁建(601186)、中国中铁(601390)。
同时统计也显示,二季度基金进一步增仓医药股。
据天相统计,截至2008年二季度末,共有139只基金持有医药类上市公司股票,较2008年一季度的83只增加了56只。部分基金持有的医药股市值占净值的比例超过10%,比例最高的一只基金,比例达到16.96%。
从比例看,二季度基金重仓持有的医药公司股票的总市值占到了基金所持股市值的4.62%,高于医药行业流通市值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4.25%的比例,有些公司甚至超配超过10个百分点。
而今日投资的7月调查显示,从判断超越大盘净值(判断超越大盘比例减去落后大盘比例)角度看,医药保健成为基金经理们的首选,判断超越大盘净值达到了74%。而与3月份调查相比,看好医药保健的基金经理上升较为显著,同比上涨了2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