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初夏,我们川人的理财生活,经历了两场地震。
"5·12汶川大地震",让我们发现,财富比不上亲人、生命和健康。
18年股市史无前例的10连阴,让我们反思,理财真的等同于赚大钱吗?
去年9月,当上证指数站上5000点,当CPI高达5.6%之时,本报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高位理财 理性投资 快乐生活",为处于股市高峰的我们,指明出路。
现在,当我们经过5.12灾难的心灵涤荡,经过一年的大起大落,在CPI仍然高企之时,我们终于发现,跑赢CPI绝对不是理财的本质,甚至不是理财的目标。理财,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是的,我们应重建的理财观,应该是"快乐理财,幸福生活"。
跑不赢CPI
理财理得人憔悴
2007年,被称为"理财元年"。从2006年开始的牛气冲天的股市,造就了太多一夜暴富的故事,让很多老百姓,初步有了理财的概念。"跑不赢刘翔,要跑赢CPI",某媒体的广告语,不但成为2007年全民理财运动的口号,甚至一度成为深入大家骨髓的"真理"。
虽然不知道PPI、CPI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但每个月这些数据被公布时,四十多岁的王女士就很不开心。银行利息不见加,股市天天跌,怎么才能跑赢CPI呢?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教育费,以后的养老费,万一再生个病什么的,哪来的余钱呢?
工作不顺心的小马,去年初涉股市后,便开始考虑辞职。"我投了十万元,每个月赚一个涨停板,就是一万元,比我工资高多了。辞职后专门炒股,比在公司里受气好多了。"去年底股市开始跳水,小马就更不顺心了,因为,他不但亏了本,而且由于赚不到钱,辞职炒股的打算是无法实现了。
自从开始理财,买了基金赚钱后,陈小姐就开始不逛街、不买新衣、不出去吃饭,不打的……因为,除了必要的开销,她要把每一分钱用于理财,这样,才能在未来有足够的钱换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如今,陈小姐计划中的更大房子、更好的车子已经离她越来越远.
现在,跑赢CPI早已成为奢望。很多人本来寄希望于通过理财实现财务自由、实现生活的自由,没想到股市的转折却让"理财"成了"赔财"。看到资产不断"贬值",理财让我们越来越焦虑。
股市暴跌
理财遭遇强寒流
这种焦虑,最大的原因来源于股市的狂跌,这使人们的理财观受到第一场震动。
6月17日,上周二,上证指数下跌79.35点,跌幅达2.76%。有18年历史的A股市场,出现史无前例的10连阴,累计下跌近20%。而其后指数的蹦极跳,至少说明现在我们还看不到熊市的尽头。从去年10月历史性高点6124.04点算起,股市已下跌了8个多月,上证指数早被腰斩,跌幅堪比2002年至2006年的4年熊市,数万亿财富被蒸发。
央视经济半小时联合搜狐等做的一个网上调查。2007年1月1日起至今,参与调查的投资者中92.51%亏损,盈利的仅有4.34%,勉强保本的为3.15%。其中,亏损者中有59.98%目前亏损占其金融财产的50%以上。如此大范围的亏损,即便在过去漫长的熊市中也极为罕见。过去一年A股市场在不断地吞噬国民的个人财产。
与股市紧密联系的理财市场,日子同样不好过。市场惊现"4毛"基金,瑞福进取净值低于0.5元。曾经被抢破头的基金,已成了烫手山芋。天相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新发基金数量逐月递增,而发行份额却与之相反,单只基金平均份额较以前明显减少。基金募集规模从年初的近百亿,直线下落到5亿以下。最新成立的4只偏股基金的平均规模仅在4亿出头。
银行理财产品方面,当时最为火爆的"打新"产品,现在已难觅踪迹,信托类理财产品成为主力。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产品研究所报告显示,5月,32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382款,较4月上升8.5%,其中稳健型理财产品占比超过80%,信托类理财产品则占据了最大份额。
祸从天降
地震改变理财观
遭遇了"5·12汶川大地震",我们的理财观,又受到了另一场震动。
最近,一向节俭的陈女士,突然变成了"购物狂"。不但爽快地买下原来舍不得买的衣服,甚至买过万元的皮包,去平时舍不得去的高档饭店吃饭,连飞涨的油价都不顾了,计划买个SUV,以换掉她那台排量0.8L的小车……自称"本超级爱花钱"的网友monkeyjulius,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逛街,不买新衣服,也不在外面吃东西了,地震过去一个多月,她没有一分多余的开销。种种迹象显示,地震后,我们的理财观或多或少有所改变。相关数据显示,我们更倾向于把钱拿来存银行和买保险。
5月22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受灾地区客户的存款"一个子儿都不能少",这充分显示了银行存款的安全性。来自银行的统计显示,地震发生后,各大银行的储蓄余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招商银行成都分行,在震后短短10多天时间,储蓄存款就增长了约3亿元,与地震前相比增幅达60%。工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相关人士称,地震前后储蓄存款余额相比,增幅接近10%,中信银行成都分行零售部的数据显示,储蓄增长超过1亿元。
地震还唤醒了投资者的投保意识,四川保监会数据显示,四川保险业在5月份实现了37.16%的增长。开始主动找保险代理人的投资者越来越多。
告别焦虑
重建"快乐理财"新观念
股市大跌和地震,让我们重新思考,理财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理财观,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焦虑之一源于我们对物质的极度渴求。每天我们都不停地跟人家比,房子要够大,车子要够气派,衣服要够时尚,养老金要够多……可我们怎么努力都挣不够。于是,理财变味了,被等同于投资赚大钱。巴菲特多年来每年赚上个20%-30%,不到4年就能翻上一番。甚至在2007年,很多人经历了股市的高歌猛进、赚了100%以上利润之后,对20%的年收益都表示"不过是毛毛雨"。理财,成了一夜暴富的代名词。
●焦虑之二
在于我们过分地看重"以钱生钱",忽视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把节约下来的每一分钱投入理财,甚至忘记了我们该有的消费、该有的保障,而在灾难面前,这一切显得格外脆弱。"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发现,原本自信满满,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的生活,居然存在了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最近流行的一句话--我们本以为不动产是最安全的资产,地震来了才知道,不动产也是会动的,而且动起来吓死人--正充分彰显了这种心理。
是的,灾难来时才发现,房子塌了,住在里面的亲人没事就好;衣服没了,有件能保暖的迷彩服也可;汽车没了,我们还在就好……是时候重建我们的理财观了。(记者 朱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