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调价后,车主用车成本平均涨了16.7%。
关注热点
国内上调成品油价、电价和航油价格,不可避免地造成相关产业成本上升,那么其对普通市民的影响如何呢?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车主用车费用增加不少,但对于有些产业来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虽然成本上升,但迫于需求不旺,暂时不会将成本负担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用车成本平均涨16.7%
车主每月多花上百元
20日,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8元和0.92元。由于这次调整幅度是历来最大的,并有极可能有后续动作,因此牵动了包括车主、车企以及汽车行业投资者的神经。
的士司机劝记者不要买车
油价上涨对各种车型的车主都形成明显的心理压力。20日23时30分,记者来到位于宝岗大道上的加油站,已经见到不少车主在得知提价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来加油。
索纳塔车主张大维对记者表示,他的车是2.0L,每个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11~12L左右,调价后每月他要多花180元在燃油上。的士司机陈仲坚则表示,他每日要耗50~60L93号汽油,一个月支出就多1500~1700元,加上天气变热了,还没算上每日开空调的油耗。他好意劝记者说:"以后就别买车了,每天打的可能比自己驾车更划算。"
对于这次调价,广州本地汽车行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第一反应是称之为"利好"。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和东风日产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旗下轿车在节油上有长处,相信省油车型将会更受青睐。
汽车业产业消费结构或调整
汽车咨询公司CSM亚洲在华分析师黄哲睿对本报表示,这次调价释放出信号,即可能只是一轮更加频繁和大幅度调价的开始。"中长期看,这足以促使汽车业调整产业消费结构向排量更小的车型走。"
黄哲睿表示,去年至今国产乘用车排量仍向上走,他不认同这种趋势会立即受调价影响。"国内消费者偏爱中级车,再小都是经济型轿车。广东、上海等地换车潮都是平级或升级的,很少换小的。从目前看,这一格局未变。"
黄哲睿也预计,基于接待规格要求公务用车并不适合采购小排量车,但是混合动力车的采购有望增加。他预计今年内地汽车业增长速度还能达到15%~16%。"油价只是一个因素,此外也要考虑股市、通胀、沿海地区经济状况。"
汽车行业投资评级下调
国泰君安汽车行业研究员张欣将汽车行业的投资评级由"增持"调整为"中性"。 张欣指出,虽然这次成品油和电价价格上调在意料之中,但将提高汽车的使用成本和制造成本,因此对汽车行业属重大"利空"。
中金公司的王智慧则认为,这次调价会让乘用车的使用成本直接上升16.7%,乘用车行业整体受损。
航企成本增百亿但客源减少
机票旺季仍打3折
记者昨天了解到,尽管国内航油每吨提高了1500元,但机票价格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广州始发的多条航线上几乎均有最低3折的机票待售。
东方航空董秘罗祝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市场很旺,油价上涨的成本可以很快被消化掉;遗憾的是,5~9月份原是航空市场的旺季,但今年的情况非常糟糕。"
航企航油成本猛增110亿
航油每吨上调1500元对航空公司而言将是致命打击,按照2007年航油1450万吨的需求量计算,从6月20日开始计算至2008年年底,各大航空公司航油成本将增加110亿元,这个数字不仅吃掉所有航空公司的盈利,还将给航空业带来亏损。
更要命的是持续疲软的国内民航市场,"5~9月份是传统旺季,但今年的情况很反常,"罗祝平说,"商务客人减少了,旅游客源也减少了,现在的市场实在很糟糕。"
业内寄希望于通过调高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来减弱航油提价所造成的成本压力。但东方航空董秘罗祝平并不认为此举的意义有多大,"燃油附加费即使从100元提高到150元又能怎样?"罗祝平说,"如果市场客源不多,航空公司为了抢客源,又要在机票价格上降50元甚至100元,因为乘客出行是计算总成本的。"
记者发现,即使燃油附加费每人提高30~50元,按1.5亿人次乘客来计算,预计直接增加的燃油附加费收入约50亿元,并不能全部弥补航油涨价所带来的成本压力。(记者 刘俊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