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这是古人对理财意义的认识。我学的是金融专业,从理论上讲,对于理财我并不陌生。但实践中,我却很懵懂。那时,基金是同学们讨论比较多的话题。
虽然我们也学习了股票知识,但毕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股市,基金就成了我们学生投资的好方式。
初投基金,我们就像初恋的感觉一样充溢着好奇、向往、未知和忐忑,更充满了****和期待,基金还像蒙娜丽莎那样拥有着神秘的微笑,让人猜测、神往又踌躇不前。
在学校里,父母给的生活费也很有限,没有太多的钱来投资,我就把奖学金、稿费、做家教、假期打工等积攒下来的钱做自己的原始资本,买了3000元的基金。这是我经过精挑细选确定的,就仿佛选择恋爱对象一样。对于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学生而言,3000元钱也是不小的数目。一段时间下来,也有了一点点心得,即使在基金跌了的时候,我也依然坐怀不乱。时间久了,经济上也小有收获。虽然投得不多,赚得也不多,但相对于其他系的学生来说,也算"资产阶级"了。不过那时候对于风险和收益,以及对趋势的研判和时机的把握等方面,还缺乏充分认识和整体考量。
基金真的就跟恋爱一样,一旦爱上了,就会不离不弃。工作后,有了稳定的收入,理财的观念比学生时代更强。白天努力地工作,晚上闲暇时间大多在坐在电脑前研究各种基金度过。本本里的收藏夹除了搜狐、新浪、百度就是各家基金网站,颇有两耳不闻基金以外事的架式。
我除了和朋友们讨论基金,还自己建了个博客,专门搜集关于基金方面的东东,在博客上也认识了很多的博友,彼此熟悉后就加为QQ好友,还加入了几个关于基金方面的QQ群,和网友一起讨论基金行情。我还经常去一些论坛逛逛、串串,看到了不少新鲜网络名词。通过这种方式,结识了许多朋友,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体验着虚拟世界里网友间真挚的交流和信任的提问,只为更好的生活而共同经历跌宕。在这样的空间里,我收获了金钱以及比金钱更重要的友情和生活态度。
我觉得投资心态一定要平衡,买基金要克服一味地追求利润和回报的误区。现代投资理论的研究表明,风险的大小在决定基金组合的表现上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投资者直接以收益率的高低进行业绩的衡量存在很大的弊端。所以,我认为,理财的最终目的不是用钱生更多的钱,而应是"用钱生合适多的钱"。
"境由心生",对心灵的追求就是对投机之"道"的追求,有先哲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我更深刻地体验到先哲们的美妙心灵,市场沉浮却使我坚信,心理因素是决定交易绩效最本源的因素,就如"工夫在诗外",决定交易结果的最根本因素也在交易之外。摆脱羁绊,消除妄想,顺其自然,是交易的境界,更是心灵的境界。投资一定要有耐性、悟性和自信。
恋爱中的男女都拥有过一个初始的甜蜜,但之后也一定有过了解后的争吵,相识容易相处难,选择基金时也是如此。第一眼看中它,多半是因为其优秀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但是在一个风云变幻的不成熟市场,没有一只基金会永远如你所想,势必会有低谷和高峰,这是市场规律,也是基金的规律,如果你认为自己选择的基金优秀,当它处于低潮时给它一些时间,不要轻易放弃。
爱上基金,我无怨无悔,这么多年来的坚守,磨练了我的心智,增长了学识,拓展的我的交际圈,更让我收获了可观的财富。买基就像两人相爱,一见钟情很容易,只要用心,相处起来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