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假如欠了银行几毛钱,后果会怎样?
查看完整版本:假如欠了银行几毛钱,后果会怎样?
2008/7/14 20:17:55
  欠银行几毛钱,逾期不还会怎样?对通讯资费不爽,就是不交又怎样?结论是,你可能无法贷款买房,甚至不能升官发财。这种逻辑来自央行推行的一套征信系统。什么是征信系统?要是不知道也没什么丢脸。因为没有人详细告诉过我们。
  这个征信系统既缺乏公众参与,也没让公众去强化信用意识,更不会实行及时告知。以至于我们常常不知道我们招惹谁了,也不知道谁在决定我们的信用,更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征信系统,实际上是央行采集个人的基本信息、贷款信息、信用卡使用信息以及交付电话水电费等交易信息形成个人信用报告以反映一个人的信用状况。回头银行会根据这个报告衡量是否给人发放贷款, 据说目前部分地区在审查人大代表,公务员录用和任用考核时,也需要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迄今为止,系统已经采集近6亿自然人信息并建立信用档案, 可谓世界最大规模。
  按理说,征信系统对于一个市场经济社会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很多老百姓却对这个系统不怎么爽。 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在这个系统面前很脆弱,很容易受伤。 一些小疏忽,他们的信用记录就成不良。别人一捣鬼,自己就成了没信用的人,未来经济生活也受影响。 更别说系统一旦出错就会误伤百姓无数了。究其原因,有民众意识不到位的问题,但大概也有系统不完善的责任。有人甚至把征信系统看做是别的垄断机构的催款工具。
  那么,在系统完善之前,作为个体的我们可以做什么呢?跨越个人信用的雷区,可以让我们避免受伤。 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可以降低受伤的概率。了解个体脆弱的原因,可以减轻伤害的痛楚。
  冷酷征信与脆弱的开始
  1904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到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访问,恰巧遇到一场基督教的受洗仪式。 观礼的人不屑地说,这个银行家之所以接受洗礼,不过是为了在当地社区开银行罢了。一旦接受洗礼,他就会得到社区所有居民的光顾,包括非基督徒。韦伯进而发现,想成为本地基督教会的成员,要接受极为严密和细致的对自己过去行为甚至婴儿时期的调查。加入教会,成为了道德水准的绝对保证,被社会所承认。
  韦伯由此归结,信用的产生必须靠一枚"制度化的印章",它是以利益、合作、信用为基础的。在西方,个人信用报告被比喻为"韦伯的印章"。
  长期的农业文明和乡村熟人社会,令中国人的信用概念更多地停留在道德范畴。星转物移,在社会生活日益市场化的今天,揭开这枚印章,我们谈谈利益也并无不可。随着六亿份个人信用报告在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和应用,信用也该到了作为一个经济名词被人们重新估价和认识的时候了。
  无知无觉的个人
  27岁的广州白领波奇是个工作狂,生活上他向来粗枝大叶,尤其在缴费这个问题上。
  忘了给固定电话交费?后面补交就是了!结果,号码被注销。
  忘记了给水电存折里存款?供电局催款的通知一揉一扔!结果,家里被拉闸。
  可波奇万万没有想到,最让人头大的竟是手里那几张信用卡。"现在办张卡太简单了,填个表,复印一下身份证就可以了。"去年买房申请贷款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满不在乎终于惹了麻烦,经办律师申贷时发现他的个人信用档案里有个不良记录在"闪烁"。接下来的几个月,律师都会打电话提醒他:"徐先生,你卡里欠的10块钱还了吗?"更让波奇抓狂的是,他不知道到底是哪张卡欠下了那10块钱,而且,卡的密码早被自己忘到爪哇国了。
  波奇不知道,他的拖欠款行为已经为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添上污点。不过,他还是不相信这会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他肯定地说:"我房贷还是被批准了啊,这个档案根本没什么用!"
  事实上,像波奇这样搞不清个人信用报告为何物的都市人到处都是,根据《中国青年报》最新调查表明,有33.1%的人不了解该报告的作用,61.7%的人不知道银行会为哪种客户建立报告,83.9%的人表示担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入"黑名单"。不了解并不意味着主动求知。在本月央行的"征信宣传月"主题活动中,上海日均查询量仅50多人次,大量"信用"有问题的市民对此"无知无觉",而这些人将来很有可能面临无法贷款买房、买车的窘境。
  不管你愿不愿意去了解,中国个人信用报告的建立已经如滚滚大潮势不可挡。今年3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官网上发布了《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主要情况》。该报告显示,自2004年央行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数据库以来,征信系统已为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报告。
  征信系统的"冷酷"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近日表示:"按照最新统计的数字,现在共发出12.9亿张银行卡。到去年,我们居民刷卡消费占社会消费总额的比例达到了17%,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8.5%,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
  但实际上,当下中国的个人信用贷款市场与发达国家的相差甚远。
  以美国为例,个人消费支出在GDP支出中所占份额大致在70%,而个人消费支出中,各种信用形式的消费支出占半数以上。而在中国,即使是号称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各种信用类的消费支出仅仅占到0.62%。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为轴心运转的,金融活动实质就是信用运动。除了企业间、法人机构间的各种信用往来以外,信用发达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极致"到个人。没有个人的信用制度,就没有信用活动参与双方的互信,绝大多数消费者将永远是无力的需求者。
  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成为了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瓶颈。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因信用缺失导致经济秩序混乱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000亿元。个人信用制度的空白使得消费信贷在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状况,导致了信贷供需配比低效,因而严重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国际金融公司(IFC)2008年6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有待开发的小额信贷市场"。随着年轻中产阶层的兴起、社会消费的升级,个人接触到小额消费信贷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信用报告也将被普及,作为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征信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征信行业迅速发展,现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的严格信用记录和审核制度下,消费者一旦有了不良记录,会面临"处处碰壁"的窘境--轻则额外支付透支利息,重则无法利用信用消费购买任何商品、甚至对就业和生活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所以,如果你像波奇一样,理所当然地认为个人信用报告只是小菜一碟,那就大错特错了。(华璐 石磊 彭晓芸)
  个人信用的脆弱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真理。不过,有时候欠钱的名目太多,保不准偶尔有个漏眼的时候,还有些人一忙起来给忘了。这么庞大的社会,要良性运转当然要靠系统制度调理。但这个庞大的个人征信系统,给很多人带来的首先是烦恼,而不是便利。
  北京的商人郭彦旭就是一例。由于身份证几年前被叔叔借用向银行贷款,且逾期未还造成不良信用记录,郭的房贷申请被银行拒绝了。
  北京律师董正伟认为,郭彦旭的问题绝不是唯一。在个人信用活跃的现代社会,出现信用偏差的客户为数不少,而这种记录上的缺陷,一旦将消费者拉入"信用黑名单",消费者想保障自身权益却百口莫辩。
  对于小郭的问题,央行的答复是,因为公民对个人身份证的合法使用也要负责任,这是有法可依的,所以,即使被冒用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他本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话得体,也在理,可是小郭这样的小老百姓,苦水只能往肚里咽,自己成了冤大头,谁来保障他的利益?
  广州白领宋静也在质疑:如果由于各种特殊原因忘交、迟交话费、电费,也要在个人信用报告里留下不良记录,是否有失公允?银行方面又没有相关的提醒、警告措施,会不会导致客户不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信用报告变化,从而产生问题呢?"银行最起码有提前告知的义务。"身在大洋彼岸的朋友告诉她,在美国,如果一个人的非信用行为即将被列入"黑名单",一般会有2至3次通知,以确认这个信息是否真实,因为这涉及到当事人的保险、申贷和求职,落笔前应该格外慎重。对于刚起步的中国个人征信系统来说,要建立起这样周全细密的信用报告,似乎还不是眼下我们能活生生看到的事。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一边是对个人信用要求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污点消除越来越难,另一边却是银行经常出错(部分"信用污点"也与银行的不作为有关),让征信系统变成了对公众单方面的约束,对银行信用却缺乏监管。只享有考量消费者信用和惩罚消费者过失权利,而不必承担告知、审核、事后追惩等义务,征信以及信用体系趋于霸道似乎成为事实,而个体的脆弱也就难以避免了。
  或者,韦伯的印章,目前在中国封住的也只是小老百姓的荷包。
  七嘴八舌说征信
  征信?什么?
  对于央行的征信系统,看似离我们很远,可是一旦有个什么差错,那就离我们可近可近了。按理来说,民众是应该非常了解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是什么玩意;有人根本就是在误读;当然,免不了还会有很多人要抱怨的。
  征信系统?那是什么?
  --白领 张可
  个人信用档案是怎么回事呢?办卡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为什么没有提示呢?是不是只要办卡就有了个人信用档案?档案里都记录了什么内容?
  --学生 贾金玲
  2005年,我的信用卡欠过几毛钱忘了还了,后来还因此交了10元滞纳金。到去年买房贷款的时候,银行打电话来还问起这个事情。幸好,解释一番,银行也就把我放过了,贷到款买到房了。不过,说实话,即使到那时候,我也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征信系统存在,也不知道还有个人信用报告。你说,他们的保密工作怎么就做得这么好呢?
  --白领 庞林
  这也是我征信意识不强造成的。
  --申请贷款被拒者 李欣
  我并不是恶意欠债不还呀,我甚至可以把存错的这些记录出示给银行看,而且后来我也把这些欠款都一次性补交了呀。
  --"不良信用者" 张先生
  我就觉得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个征信系统太过分了。中国这么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事情都有个过程,不能这样一竿子全打死,定个过渡期也好,一下子就是7年才能消除不良记录,也太长了。在过渡期定个一两年先适应一下嘛,然后再逐渐提高。妈妈的,一下就7年,可把老子害惨了,就因为我有一点点不良记录,现在一家人要买房子也贷不到款,娃娃也入不了户口上不了学,为这事老婆天天跟我闹离婚,要逼死人了。
  --网友 心语038299
  在国外,如果一个人的非信用行为即将被列入"黑名单",一般会有两三次通知,以确认这个信息是否真实。如果在没有核实这个信息的真实性前,不能简单、粗暴地就把一个人列入不守信用的行列,因为对方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 李曙光(整理 老林)
  什么在败坏信用

  个人信用报告,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部门出具的记录自然人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由于个人信用数据库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运作,在此之前发生的但已还清的信贷信息不被记录,2004年1月1日尚未还清或之后新发生的信贷信息都会被写入报告。
  目前,凡是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或者开立了个人结算账户(即活期账户或储蓄卡)的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用报告。另外,由于数据库已经采集了部分地区的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和电信缴费信息,涉及以上信息的个人即便从没与银行打交道,也有自己的信用报告。
  具体来说,个人信用报告的信息包括以下内容。如果个人信用信息遭到败坏也就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
  (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的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通讯地址、联系方式、婚姻状况、配偶信息、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
  (2)信用交易信息。如个人的贷款、信用卡、为他人贷款担保等信息;
  其中,贷款(包括房贷、车贷、创业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信息内容包括:贷款发放银行、贷款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记录、担保信息等。
  信用卡信息则包括:什么时候在哪家银行办理了信用卡,最高额度,目前已经透支了多少钱,本月需要还多少钱,最近24个月是否按时还款,是否有连续数月不还款的记录等。
  (3)个人开立结算账户信息。指个人开立结算账户的数量、开户银行等。定期存款账户不在报告内显示。
  (4)个人非银行信息。包括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电信缴费信息等。截至2007年年底,数据库已经采集了26个省的住房公积金信息,9个城市的养老保险信息。今年以来,个人缴纳水费、电费、燃气费、路桥费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欠税信息、法院判决信息已陆续纳入个别城市的个人信用报告。另有报道称,城镇居民违法生育情况也将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其中备受争议的电信缴费记录,数据库采集的是先消费后付款,且身份已被电信企业核实过的个人的电信缴费信息。当中的欠费信息是指超过两个月(60天)仍未缴纳而产生的信息。另外,数据库不采集电信增值业务费用的信息。
  (5)特殊交易信息。特殊交易信息记录是指在信贷业务过程中发生的展期(延期)、担保人代还、以资抵债等方面的有关信息。
  (6)特别记录。特别记录是指商业银行等数据报送机构上报的,应引起特别关注的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如欺诈、被起诉、破产、失踪、死亡等信息。核销后客户主动还款等非负面信息也可以记录在"特别记录"栏。
  (7)查询记录。包括自己查询和相关机构调阅的记录。
  链接 个人信用报告查询
  个人信用报告可到当地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查询,可实施异地查询。目前,央行没有限制个人查询次数,暂不收费。查询时,记得带上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如委托他人查询,需带上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委托人本人签名的授权查询委托书(可在央行网站上下载模板,http://www.pbc.gov.cn/showacc2.asp?id=1571)。
  查询地址
  北京:月坛北街26号恒华国际大厦8层810办公室的北京征信分中心
  上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陆家嘴东路181号,3号门)的征信查询柜台
  广州:沿江中路193号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办证中心
  深圳:福田区彩田路5015号中银大厦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记者 华璐)
  小民为何发牢骚
  诸多的快乐都是因为那个"多才多艺的妓女"(马克思对货币的爱称),诸多的罪恶也是因为这个无情冰冷的金钱。经历数个世纪怀胎,这个"妓女"又生出了无数多情妩媚让人无法抗拒的后代。比如那个以前叫"钱庄",如今叫"银行"的东西;比如以前叫"欠债还钱",如今叫"经济信用"的玩意……
  面对一个"妩媚"的时候,你可能无法抗拒;当遭遇两个"多情"的时候,多数人大概只能脆弱疲软了。后者的效果,跟个体遇上由银行这样的强势机构主持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时一样。一不小心,我们就是那个不良的客人,就是银行不再愿意把"多才多艺"出租给你把玩的倒霉蛋。难怪很多人不爽,地产界强哥--任志强先生就认为"央行建立个人征信系统是个流氓行为"。
  至于个人信用在这个系统何以如此的不堪和脆弱,简单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第一,受宏观环境影响,国民在这个方面的意识相对淡薄,不是很把个人信用当回事;第二,征信系统本身存在一些无赖行为,比如管得太多又缺乏法律依据;第三,系统本身的非人格性质决定,容易误伤个体。
  小民无才
  在我国,崇尚"信"的风尚有几千年的传统,在《论语》中"信"字出现了38次,频次虽然低于仁(109次)、礼(74次);但是高于善(36次)、义(24次)、敬(21次)、勇(16次)、耻(16次)等词汇。
  不过孔老二说"信",基本上是把这个放在道德层面来讲。而我们央行说的个人信用,主要是一个经济范畴的东西。《货币银行学》说:"信用这个范畴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后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比如银行借贷)。《牛津法律大辞典》则说:"信用,指在得到或提供货物或服务后并不立即而是允诺在将来付给报酬的做法"(比如我们交的电话费)。
  相信央行不至于用上春秋老祖宗的概念,采用的个人信用概念应该是倾向后面的。从这点看,个人信用是和现代经济挂钩的。也就是说,个人信用是随着理性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萌芽的。而关于市场经济和人的观念的相关性研究也表明,在市场经济比价发达的地方,个人信用就会好些,反之略逊。
  其实,看看我们的国情也知道,市场经济走过的就那么几十年,市场风暴对民众的洗礼远远不够。民众的脑子里根本就缺乏这根筋。欠电话费几毛钱,算是哪门子大事?还钱晚几天又不是不还?银行卡没注销欠年费了,谁又老会查询这个?那个不良贷款动辄千亿的银行怎么可能跟我等计较这点小事?
  其实,真是我们错了。大佬们可以随地拉撒,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随便揩鼻涕。千亿元可以由国家埋单,几毛钱他们还真的决不放过。从这点看,除非一些故意当"老赖"的刁民,多数一不小心变成不良客人的,真的是个人意识有问题。
  机构无赖
  既然个人信用意识方面是有欠缺的,而这个问题又是如此重要的,那么央行方面,为什么就不能像母鸡教小鸭游泳一样护着不懂事的我们呢。多宣传,多教育,哪怕自己不会也可以照搬些理论来讲课。可他们偏不,其后果就是这个征信系统既缺乏公众参与,也没让公众去强化信用意识,更不会实行及时告知。以至于我们常常不知道我们招惹谁了,也不知道谁在决定我们的信用,更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难怪强哥说他们流氓。
  话说强哥为什么说他们流氓呢?首先大概是因为强哥有钱去美国,见多识广。他说:"在美国是使用纳税情况来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纳税与否是作为个人信用的主要条件,银行贷款违约是进入到纳税系统中去的。银行只能说建立信贷信用系统,但个人的征信系统和银行没有关系。一个人偷税漏税,但仍然如约还贷,征信记录却很好,这怎么能行呢?"由此说来,个人征信系统并不全面,更多的是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当然,由于征信系统是必要的,既然别人不做,央行做了,那么我们也要承认其有着正面功能。我们不能跟着强哥骂人家"流氓"。霸占妇女才是流氓,央行最多就是个霸道妇女,所以只能说是"泼妇"或者"无赖"。这些无赖行为表现在哪里呢?有人说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但其征集的信息却不仅限于金融系统内部,有管得太宽、依据不足的嫌疑。
  去年年初,银行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手机欠费信息将纳入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曾引起强烈反应。众所周知,电信收费领域一直以来饱受非议。一个连自身信誉都无法保证的行业,又如何能为他人征信?不过央行不怕这些质问,今年1月8日,征信系统又将机动车主欠缴养路费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库。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这时候的征信系统,看起来怎么都像是在别人门口泼红漆的讨债大佬。更不要说什么立法保护隐私和提前告知之类的了。
  系统冰冷
  当然,除了个体和央行的两方面原因,还有一个客观的因素不得不说,那就是组织固有的非人格性。有些小文艺有个小毛病,当谈到个人遭遇现代庞大的组织的时候,喜欢用卡夫卡关于城堡的概念--遥远且冰冷。那么,征信系统作为一种组织或系统,自然也拥有这样的非人格化特质。进一步说,这与传统社会中的互动主要建立在个人特征和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是人在做事。都是人在做事呢,只是做得不像人事而已,似乎就是机器在管理着我们的信用。这种管理容易发生"误伤"现象。就像天上神仙撒泡尿,淹死地上一群鸟。
  浙江嘉兴某单位职工吴某发现自己个人信用报告中凭空生出106万元贷款记录。而在武汉,市民戴女士准备贷款买房,被告知不能办理贷款。戴女士查证发现,曾有人盗用她的资料向某银行贷款,这笔贷款至今还未还清。
  类似这样遭遇的人,在生活中不在少数。2007年,央行征信中心北京分中心,就有3000多人提出征信报告查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到商业银行贷款未果后才发现自己有"诚信问题",这中间又有600余人因征信系统出现"偏差"与商业银行沟通解决未果后向央行提出异议。而显然,这样的异议过程,又是充满着排队、领表、书写等等的程序。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冰冷且遥远的城堡形象。
  大家知道的,小民爱抱怨,尤其是面临新鲜事物的时候,更是怨言多;大家也知道的,系统没人性,尤其是会对个人利益造成损害的时候,更是非议多;同样,傻子都明白的,在这样的情形下,你规则还不完善,还没有法律依据,还管得过多,还常伤及无辜。更要命的是还不谦虚些去大力宣传。这,显然就是找骂的主啊。(胡阿九)
  跨过十大雷区
  "你的档案早就花过花脸猫。"大概谁也不希望在银行柜台听到这句90年代港产警匪片的经典对白。可这次,说的那个人不是满脸正气的阿Sir,而是冷若冰霜的柜台小姐;而你也不是凶神恶煞的黑社会悍匪,只是眼巴巴等着贷款过日子的小民。
  稍不留神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谁也不能保证你不会遭遇上述场景。在系统还不完善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救,去跨越各种雷区,减少伤害发生。
  1 信用卡一时忘了还款,或没有足额还款。个人应衡量自己的需要量力而为。如果信用卡过多,你很容易混淆每张卡的免息期、还款时间、消费金额,容易造成欠缴年费或逾期还款,从而形成负面信用记录。
  2 信用卡未激活,欠年费被记入个人信用报告。虽然当账户上的钱连续两年为负数时,银行可自动帮客户销户,但这种偷懒的代价却是在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里留下不光彩的记录。要解决这种"信用污点",用户可选择继续使用该卡24个月,掩盖掉报告上显示的不良记录,或者也可以选择向央行征信部门申诉。申诉前,要看看当初与银行签订的信用卡合同,如果合同规定未激活就有效,扣收年费造成的逾期记录就不属于申诉受理范围。
  3 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等贷款的利率上调后,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按照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贷款按揭合同,由于利率调整造成的还款变化,银行将不另行通知。
  4 手机号停用后,没有办理销户手续,导致欠月租费。由于电信缴费欠费记录是指超过两个月(60天)仍未缴纳而产生的信息,所以应在手机停用后两个月内及时销户。
  5 夫妻双方在法律上是一个经济实体,商业银行在考察个人信用状况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时,要同时考察本人及其配偶的信用状况。因此你可能为配偶的不守信行为埋单。
  6 搬家后忘记到水、电、燃气公司做变更,导致房屋户主的名称及联系方式"张冠李戴"。如果不做变更,原来居住地发生的水费、电费、燃气费用就会仍然记在您的名下。这样,万一新住户按时缴纳费用,您的信用就可能蒙上不白之冤。
  7 企业拖欠银行贷款,将影响企业主的信用记录。在银行看来,企业拖欠,就等于业主拖欠,有拖欠不还的贷款,再申请新贷款,银行肯定会慎之又慎了。
  8 对个人电信缴费信息有异议,拒绝缴费导致被信用报告记录。这种情况下,可以持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及电信缴费收据直接到电信公司核实情况和更改信息,也可以到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申请异议处理。
  9 个人购房办理按揭贷款后又因各种原因退房,开发商退还了首付款后并没将银行按揭贷款办理结清,从而形成负面信用记录,此时,可以申请在不良记录旁边添加100字以内的个人声明,以供将来调阅档案的机构参考。
  在某些情况下,逾期既不是本人原因造成的,也不是商业银行等数据报送机构的过错,这时可以使用"个人声明"对相关情况进行解释说明。
  10 第三方过错。如个人办理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每月从住房公积金中扣还款的,因单位缴存不及时,或公积金中心和银行之间划账存在时间差造成逾期记录。
  或者个人办理车贷等消费信贷业务,以及由房地产开发商代为办理的按揭业务,按约定由汽车经销商、房地产开发商、代理方等第三方代理还款,而第三方没有每月按时还款,甚至还将款项挪作他用。
  个人办理按揭贷款购房后将房屋出售,没有到银行办理转按揭贷款,后来新房主不按时还款。经过异议处理程序核实以后确认属于第三方行为导致个人信用记录受损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起诉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的相关当事人。经司法部门裁定确认非本人责任的,可以要求征信中心修改信用信息。
  异议申请流程
  提交了异议申请表格后,当地央行征信管理部门当日将你的异议申请通过网络送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下称为中心)
  中心完成异议信息的确认工作,如果确实存在异议信息,中心会在你的个人信用报告中对异议信息予以标注,并立即将异议信息发送到相关业务数据报送机构进行协查。
  异议信息经核查确实有错误的,有如下两种处理措施:一是业务数据报送机构向中心报送更正信息数据,中心在两个工作日内对异议信息进行更正。二是因技术原因数据暂时无法更正的,中心会对该异议信息作出有别于其他异议信息的特殊标注。
  异议信息经更正修改后,中心或人行分支机构征信管理部门会通知个人领取异议回复函。异议申请通常会在15个工作日内得到回复。
  如果对异议处理结果仍然有异议,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处理:
  第一步,向当地人行征信管理部门申请在个人信用报告上发表个人声明。"个人声明"是当事人对异议处理结果的看法和认识,中心只保证"个人声明"是由本人发布的,不对异议声明内容本身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步,向人行征信管理部门反映。
  第三步,向法院提起诉讼,借助法律手段解决。
  信用卡一时忘了还款,或没有足额还款。
  信用卡未激活,欠年费被记入个人信用报告。
  贷款的利率上调后,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
  手机号停用后,没有办理销户手续,导致欠月租费。(记者 华璐 实习生 陈小晖 插图 李峰)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