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或事件:
7月2日,在前一日A股再次出现暴跌的背景下,新华社以《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为题,针对近期股市的焦点问题发表了一篇“新华”。文章认为,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给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国内一系列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的冲击,给经济的平稳较快运行带来严峻挑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形势比预料的要好”。在这一情况下,股市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
新华社这篇文章发表的时机,以及文章的标题都给人以无限遐想。因为就在16年前,新华社以同样的标题,发表了一篇关于股市的文章,也对当时股市的焦点问题进行了评述,而发表的时机也是在股市连续暴跌的背景下。这绝对不是巧合,当然更不会是媒体自身的常规举动。以新华社的官方背景,完全可以说,这篇文章显然已明白无误地表明了政府对目前股市所处现状的态度。但是,我们是否能够就此认为政府很快就会出台措施救市,而市场也将由此迎来转机呢?
我们认为,首先,政府希望市场平稳发展的意愿是路人皆知的,也是根本就不用怀疑的,这一点,无论从舆论上,还是从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上,都是可以看出来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政府也意识到目前市场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惨烈的下跌,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经济未来走势的担忧,而这正是政府所无能为力的,因此简单地出台利好政策往往只能产生短期的刺激作用,很难根本扭转市场的走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媒体的舆论宣传,减轻市场对经济的过分悲观预期,减缓市场的下跌压力,防止市场过分暴跌造成更加不利的局面,或许就是政府目前所能采取的主要应对方式。
尽管我们并不认为政府现阶段就能有很好的办法来改变市场的发展趋势,但我们还是认为政府应该对市场保持必要的关注,并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市场再受到不必要的打击,表现政府对市场的善意,这也是目前市场所需要的。同时,对各种会对市场信心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恶性操纵市场的行为,政府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应对,防止不良影响的扩大,譬如,对于近期招行、平安的先后跌停,市场传言很多,对市场信心的打击也很大,政府就可以动用其资源,搞清背后的原因,还市场以真相,让市场安心。
总之,对于政府来说,建立市场长期和持久的信心是目前最该做、也是最能做的,而通过官方媒体发表社论仅仅只是最容易的开始,政府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而这才是我们接下来所应密切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