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股市也在全球化
当资金退潮时,印度股市“高市盈率”即成为资金撤出最大理由,今年以来印度股市已下跌23%,在亚洲市场跌幅仅次于越南及中国,市盈率亦降至17.4倍(至4/7),低于2006年平均值20倍。
今年以来,除少数生产民生必需品及药物的公司股价上涨外,其余全部下跌,其中以工业、能源、地产开发、电力相关、钢铁等类股跌幅最重。
信贷风暴吹不到?透视印度信用市场
过去4年“资本市场全球化”对印度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贡献远大于“全球贸易”所带来的贡献。
摩根士丹利统计过去12个月约有$1,060亿美元(约10%GDP)资金流入印度,其中$400-450亿美元为外债,$300亿美元为股市投资,$150亿美元为FDI,除外债之外,其余大部分资金的取得皆和国际市场债务(leverage)相关。
相较于亚洲其它国家,当国际资金对各国股市、地产及其它投资之流入资金减少时,对印度内需市场的冲击最大,主要因为:(1)印度是经常项目赤字国家,国际收支项目平衡需依赖国际资金流入;(2)过去3年印度信用市场平均增长29%,信用扩张速度远高于亚洲其它国家。
全球信用市场紧缩使得印度大型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升高,公司融资成本将因此增加。
经济转弱!股市全知道
经济数据显示印度市场投资、消费增长已开始走缓,股市也领先反应经济降温。
全球信用风暴造成印度国内金融市场已转趋紧缩,因通胀风险再度升高,印度央行近期可能升息,可能再次抑制信用市场扩张,将不利印度股市及经济未来表现。
资本投资之增长转趋下滑
1月份资本商品生产的增长率骤降至2.1%(去年12月为16.6%),为2002年4月以来最低,意谓企业缩减投资支出。
由于1月增长率缩减的幅度过大,需再观察2、3月生产数据后,才能分析资本投资是否转为紧缩。
然而,考虑出口增长减速以及紧缩货币政策的递延效果,预计印度资本投资循环的高峰可能已经过去。
信用市场紧缩致使消费者支出减少
信用扩张明显放缓,摩根士丹利预计Q108消费者信贷仅增长16%y/y,明显低于2004-2006年平均值50.1%。
信用利差扩大及风险趋避提高,促使银行全面提高信贷利率,例如目前机车贷款利率约18-22%,过去2年信用贴水已从180bps扩大为350-400bps。
过去4年民间消费是支撑印度GDP成长最重要的动力,然借款成本增加将直接冲击消费者支出,例如过去10个月机车销售平均下跌5.4%y/y,消费耐用品过去8个月平均减少1.7%。
国会大选逼近,政府政策强力做多
印度政府新年度预算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偏重民生议题以刺激民间消费及对抗通胀
降低个人税赋负担:其中包括提高个人免税扣除额、降低高收入者税率、增加医疗保险费税前扣除额…等。同时调降多项商品货物税及中央增值税。
5年免税计划:在印度大城填以外地区兴建医院者,以及在联合国确定的世界遗产地建设旅馆,5年免征所得税(目前印度有世界遗产27个)。
赦免农民债务:计划耗资约6000亿卢比(约$150亿美元,占GDP1.2%)取消农民债务,并提出30余项协助农业建设与发展预算案,包括兴建水电及灌溉渠道、补贴肥料及种子、增建农村医疗与教育设施、以及新的优惠贷款补助等。
第六届薪酬委员会建议为公务人员加薪
第六届薪酬委员会建议中央政府为290万公务人员加薪,中央政府总薪资及退休金给付约将因此增加$5.5亿美元(22%y/y)到$31亿美元(至2009年)。
根据历史经验,地方政府以及类政府机关亦可能加入加薪行列,根据摩根史丹利推算,总共约有1,800万政府机构公务人员将受惠,未来3年薪资及退休金将增加$35亿美元至$38亿美元。
影响分析
财政赤字恶化:摩根史丹利评估至2009年印度财政赤字将扩大至8.1%-8.3%(2007年为7.8%),不利长期经济发展,可能冲击政府其它公共支出。
缓和通胀压力:调降消费品之货物税及加值税加有助于部份抵销生产厂商成本的转嫁,有助缓和通胀压力。
经济影响:消费市场可望受惠,但来自信用及货币市场的限制,最终效果仍有待观察。此外,赦免农民债务仅约40万人受惠,大部分农民的债务实际并未获得免除(印度5.1亿就业人口中有60%从事农业活动)。再者,1990年政府也曾宣布为农民免除银行债务,但结果却造成许多合作社银行倒闭!
政府推行第11个经济计划,巩固内需市场长期发展
自2007年起,政府将于5年内耗资5,000亿美元投入公共建设,金额较第10个经济计划增加130%(占GDP比重亦由5%提高至9%)。同期间,民间部门预计将花费1,500亿投资相关建设,较前5年成长3.7倍。
主要建设支出将分布在电力、道路,及通讯…等方面。
综合政府与民间的建设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果,预计将可稳固印度内需市场的增长。
投资建议:对有投资仓位的投资人,不建议此时止损出场,预计下半年市场投资气氛可望回暖,对于不愿承受过大波动风险者,则建议进行投资区域的调整。对空仓者,建议可以长线思维、少量多次重新布局印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