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承诺固定回报率 专家提醒谨慎购买
当投资连结险与股市一起变"熊"时,一直处境尴尬的分红险成为投资型险种的热门产品。同时,为增加产品吸引力,除了一年一度的分红外,保险公司纷纷派发特别红包:泰康人寿8亿元、新华人寿10亿元、平安人寿13.53亿元和特别红利总额达到16.6亿元的太平洋人寿。保险专家建议,市民购买分红险产品更应侧重保障,同时也可作为中等收入阶层的稳健理财产品或者高收入者的一部分资产配置。
关注点应着眼于生存给付
一位寿险营销员为家住御道街小区的徐女士的儿子做了一款分红型保险计划。根据该保险计划,0岁男孩,保额5万元,年交保费47915元,交费期5年,保费239575元,保障终身。
该计划中,保险利益包括生存保险金,第六年开始,每年领取保额10%,即5000元,领取终身;分红利益为每年有现金分红,第10年开始拥有特别红利;身故保险金为所交保费的 120%减去已经领取金或现金价值,两者取高赔付。根据测算,第20年所领取返还金为75000元,按中等红利累积计算有现金红利94254元,再加特别红利8500元,现金价值为111834元;而到第100年,所领取返还金为475000元,按中等红利累积计算有现金红利1909768元,再加特别红利42500元,现金价值7036元。
乍一看,不少市民会被以不足24万元的保费投入获得超过190万元的高额回报而心动不已。保险专家提醒市民,对其理财功能的关注点则应该更多地着眼于确定的"生存给付",而不应冲着并不确定的红利来购买。以徐女士为例,从第六年开始每年可以领取5000元生存给付,要领回投入的所有保费需要48年。
分红险利于缓解保障贬值
记者了解到,利差、费差与死差这"三差"是一般保险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此外,退保和终止合同等也都能带来利润。一般保险公司采用的"美式分红",即累积生息、抵交保费、购买交清增额等现金分红方式,只将"三差"参与红利分配;也有保险公司采用的"英式分红"即将红利变成保额复利递增可以将保险公司可能产生利润的所有来源全部参与分红,最大限度地让客户享受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货膨胀加剧,很可能过了若干年后,当时投保的保额就显得保障不足。当保额按照年度分红以复利的形式进行累加,客户保障水平随着市场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有效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江苏保险行业协会有关专家表示,作为寿险的一种,分红险的保障意义是首位的。
"这类产品的特色在于利益共享,只有保险公司的盈利情况好了,才能将客户的分红水平提高。"据某外资寿险公司市场部经理胡苏迪介绍,分红保险除了确保保单的基本保险利益以外,客户与保险公司共同分享经营成果。
承诺固定回报率就是误导
据了解,所谓的特别红利,是指保险公司因经营绩效有较大增长,针对通过个人营销、银行代理、团体直销等渠道销售的分红险保单,将该业务实现的超额投资盈余作为特殊红利回馈客户的那部分红利,即除按惯例分配一年一度的"年度红利"之外,再额外给予客户的回馈。
对于上述公司特别红利的做法,南京某寿险公司个人业务部总经理朱敏分析,在保险业外有开放式股票基金的竞争,业内又有投连险的挤压,分红险的销售明显遭遇了"寒流"。正是在此形势下,保险公司陆续自掏腰包增发红利,以增强分红险的竞争力。朱敏提醒市民,由于分红产品的每年分红水平并不固定,保险公司通常也不会给予明确许诺,"如果市民发现营销员介绍产品时,许诺了回报率或回报率高得离谱,毫无疑问是故意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