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大幅震荡调整,渐渐唤起投资者对定期定投类产品的兴趣。很多比较倾向于"懒人理财"的投资者熟悉基金定投,却不知银行理财产品也有"定投"。其实,这一相对稳健的投资方式近期被银行悄然"拷贝",银行理财市场上便刮起了一股"定投风"。
银行定投悄然来临
定投最早运用于基金。近日,中信银行却在国内银行中率先推出"定投"理财产品--"中信理财之定额投资计划1号",预期年均收益5%-20%,投资运作期5年。与以往银行理财产品起点5万元且只能一次性付款购买的特点不同,这款产品可按月分期小额申购,每月最低申购额1000元,投资者可在产品申购阶段每月追加申购额,追加金额最低500元的整数倍。
据悉,银行理财产品2004年推出之初,年收益率可以达到2.5%-4%,而当时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实际收益率只有1.8%。自2005年11月以来,银监会将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提高到了5万元,自此银行理财产品与许许多多工薪阶层无缘。今天,中信银行这款"最低起点1000元"产品,无疑在重塑银行理财低门槛的吸引力。
据中信银行一位理财经理介绍,这款产品有点类似于"零存整取",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基金和新股,但不涉及二级市场操作,基金组合部分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同时将部分资金用于证券市场的首发新股、增发新股、首发可转债的一级市场投资。它比较适合那些有长期理财需求,但不愿进行一次性大额投资的稳健型投资者购买。
理财专家认为,银行定投产品一般投向集中于股票市场,与基金定投相似,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流动性优势也很明显,在每月设定的开放期内,投资者能进行部分赎回。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变动、自身财务状况等因素及时、灵活地调整投资。
如果平时工作忙碌,没时间理财,那么可以考虑这款产品,因为该产品无法进行一次性大额投资,较适合有长期理财需求的投资者。记者了解到,除中信以外,中国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也都在设计定投理财产品。
外汇理财也可"定投"
记者了解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下,许多外币持有者期望出现可以定投的外汇银行理财产品。遗憾的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专门的外汇定投产品。不过,本刊特约理财专家提醒此类投资者,市场上现有的一些理财产品,也可以帮你实现外汇的定期定投。
目前,中国银行推有"春夏秋冬"系列产品,可天天发售,投资者可随时购买。但"春夏秋冬"产品提供质押服务,也就是说投资者可以用未到期的产品认购新一期的产品,如在购买07"秋"系列3个月产品时,就可与银行约定到期自动购买07"冬"系列3个月产品。对于定期有美元收入的投资者来说,由于"春夏秋冬"每月都有起息新品,因此也可按月或按季进行定期投资,提高外汇资产的收益率。
银行定投PK基金定投
作为一种投资策略,与基金定投业务相比,银行理财定投有哪些优势?
我们知道,基金定投必须在每月的某一天扣款,且扣款金额在购买之初就已设定好,不能在投资期限内更改。但据记者了解,银行理财产品定投在投资过程中,即便投资者因为资金等问题中断投资,只要不以书面形式通知银行,均不视为终止投资,当月未追加投资,下月还可以弥补。
中信银行个人零售业务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产品运作期内,投资者可随时更改投资金额,条件是此金额要高于1000元。据悉,银行理财产品定投不仅投资于一个基金,而是投资于"一篮子基金",还能参与新股申购,相对于定投一只基金,能分散风险,安全性更可靠。
另外,银行定投投资成本比基金定投低2个百分点。普通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申购费率在1.5%左右,赎回费率在0.5%左右,管理费在2%左右,一共4%左右,且基金定投因为每月申购一次,每个月都要付出申购费。相比之下,银行理财产品定投没有申购费,持有一年以上赎回,免收赎回费,投资者支付的成本,只是每年2%的产品管理费。
让我们来看看中信银行"定额投资计划1号"的费用。该产品相关说明书显示,"中信银行之定额投资计划1号"虽然没有申购费,持有一年以上赎回,免收赎回费。但是,投资者支付的成本,则是每年2%的产品管理费。如果按照其设计的预期年均收益率为5%-20%折算,投资者相关收益已经"缩水"了一截。此外,该理财产品规定了相关"惩罚性"措施,如持有不足一年赎回,要支付赎回金额0.5%的赎回费用。由此看来,中信银行"定额投资计划1号"的费用并不低。类似问题,也是投资者不可忽视的地方。
目前,市场上的任何理财产品都有长短利弊,银行定投也存在劣势。基金定投的投资起点仅需100元,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起始额度受相关政策限制远高于百元。其次,基金定投的赎回更具灵活性,投资者可在一月中任何工作日全部或部分赎回,而银行定投的赎回机会相对有限。以中信定投为例,投资者只能在每月的开放日按份赎回,且有账户最低投资额的限制。
银行定投的高风险考验
银行定投产品的投资方向集中于国内股票市场,投资期长达5年,作为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这具有相当的风险性。以中信定投为例,投向为证券投资基金,即和FOF类产品并无本质区别,而银行由于缺乏投资经验和专门的团队作为后台支持,产品运作起来并不能保证回报率。从该产品的募集说明书中也能清楚地看到,这是一款红色级别的高风险产品,是否能够有效地分散风险,实现较高的预期收益,还有待时间考验。
有的理财专家认为,各家金融机构应该各取优势,各司其职。银行理财产品一向以稳健风格设计,产品的波动较小。定投虽是一个创新,但即便是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银行的定投理财产品还是不太适合定投。因为,将定投运作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也就失去了拉低成本、降低风险的意义。再者,按照规定,理财产品的门槛为5万元,在此起点上再做定投,资金量要求也较高。
看来,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风波之后,投资者眼球能否再次被银行定投产品吸引还很难说。(谢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