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巴菲特投资法则历久弥新
查看完整版本:巴菲特投资法则历久弥新
2008/6/20 13:17:20
  近期,抗击通胀、阻止经济衰退无疑已成为各国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作为先行指标,银行股因其特殊的身份而处在了各国股市的风暴中心。
  A股市场中,银行股这一昔日的牛市旗帜早已溃不成军,金融资本在撤退,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在大甩卖,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已破发;而地球的另一端,身处次贷危机漩涡中心的美国股市,亦是一片凄风苦雨。因贝尔斯登的轰然倒塌而惊魂未定的投资者仍心有余悸;而近日预期亏28亿、筹资60亿、并闪电撤换高管的雷曼兄弟,粉碎了人们关于次贷危机将很快淡去的美梦,金融股再度领跌市场,高盛、摩根士丹利、华盛顿互惠银行、美国银行等无一幸免。
  怎样用价值投资的理念来投资银行股?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投资法则或许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业内访谈
  银行股短期难上涨
  目前,国内银行股正饱受着"内忧外患"的煎熬。一边厢,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已经波及到全球银行领域;另一边,国内方面,日前存款准备金的上调,让国内银行雪上加霜。
  曾被业内誉为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国内银行股一跌再跌,银行股到底怎么了?价值投资银行股的理念是否还应该坚守?
  银行股估值国际化是趋势
  银行股今年的深幅回调,对于银行股的估值产生剧烈的变动。对此,华夏基金副总裁张后奇指出,从银行股本身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后,银行作为一个资源占优的部门,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积累了庞大的网络、客户及存续资产。这些资源按照成熟市场经济估值来看是很"值钱"的。
  "但无论怎样,银行股的估值水平的确被提高了。"张后奇话锋一转,这主要是由于2006年和2007年股市顺风顺水的时候,所有股票的估值水平都被放大了,银行股在这个时候纷纷上市,难免会随着市场高歌猛进。而随着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A股市场逐渐变成全流通的市场,并与国际化接轨。首先,香港红筹股市场对A股市场存在影响;其次,在全球股市估值下降的影响下,A股估值水平的国际化接轨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已到逢低买入时?
  银行股一跌再跌,投资者应该以何种态度对银行股进行操作呢?
  对此,工银全球基金经理郝康认为,大小非解禁是银行股面临的重要问题。例如交通银行,目前该股A股股价与H股股价出现倒挂,就是小非解禁后套现压力造成的。另外,目前银行股估值的大幅调整主要由于市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担心通胀失控,银行会出现问题,但通胀失控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郝康指出,短期来看,银行股作为最大的权重板块,若没有大量资金进入,银行股股价很难上涨;但从长期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银行股仍不失为一个好的投资品种。目前银行股不是特别便宜,但是绝对不贵。
  央行再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对银行股构成新的压力。中金公司认为,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1%,2008年每股收益将下降约1%;如上调至20%,将影响每股收益3%。与大型银行相比,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更多地影响华夏、深发展等中小型银行。
  操作上,中金公司认为,虽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超出预期、传递了持续宏观紧缩的信号,但近期不会有更严厉的货币政策出台。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的盈利确定性更高、估值更低,考虑到中期业绩以及未来几个月CPI将走低,建议逢低买入。
  市场近况
  基金悄然反手做多
  悬在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在端午节小长假的第一天,央行宣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至17.5%的历史高位,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利空"效应迅速在股市上有所显现。
  本周的第一个交易日 (6月10日),股指在银行股全线暴跌的引领下狂泄,创下今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7.73%。此前,基金曾向银行股"注入"了12亿元资金,基金上周二并未杀跌,持仓没有出现大幅变动,净卖出资金不到2亿元,部分银行股呈现资金净流入状态。
  银行股虽然走势普遍破位,形态极为难看,但在一些机构眼里,银行股还没到"糟透了"的时候。
  基金反手做多银行股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让市场再也无法承受住已有的下探压力。6月10日,沪深两市出现千股跌停的惨状。作为此次政策打击的漩涡中心,A股的14只银行股中有8家跌停。截至昨日,银行股仍然大幅下跌。
  在市场信心遭遇重创下,基金却将手中的银行股略微 "减负"。据Topview数据统计显示,6月10日和6月11日,机构持有银行股的仓位仅下降0.08%;基金仅净卖出银行股9.83亿元,没有出现大规模抽离资金的现象。
  虽然预期央行货币紧缩已成共识,但是5月下旬以来,基金做空银行股的思维悄然大转身,看空不做空直至做多。
  从5月份整个银行板块的资金流动来看,基金净卖出资金额为35.4935亿元。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尤为引人注目,基金是在前半月做空,净卖出62.8991亿元;后半月反手做多,净买入31.6537亿元。
  直至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前,基金并没有大规模撤离资金。据Topview数据显示,6月6日前的10个交易日内,基金依然保持做多银行股,净流入银行股20.336亿元,银行板块更是成为同期基金净流入金额的第二大板块,仅次于证券保险板块。
  交行、浦发、兴业最受宠
  事实上,在此次紧缩货币政策公布前,基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5月整体从银行股撤出资金的时候,又结构性地调整仓位,特别是加大买入了前期跌幅较大的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交通银行。
  据Topview数据显示,6月6日前的10个交易日内,基金净买入浦发银行8.596亿元;净买入交通银行8.4336亿元;净买入兴业银行4.1509亿元。就在本周的前两个交易日,基金还在增持交通银行,买入金额为1.0835亿元;抛出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1.4379亿元和1956万元。
  在暴跌之前,基金增仓上述银行股或许有迹可循,这三只股票毫无例外止住了下跌颓势,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交通银行分 别 上 涨4.35%、5.03%和1.37%。昨日,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更是曾一度出现红盘迹象。
  另外,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的破发,做空主力也并非基金。6月6日前的10个交易日内,基金净买入建设银行2.1719亿元,抛出中信银行837万元。
  部分机构认为,银行股在暴跌后开始显露投资价值。中金公司在近期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的盈利确定性更高、估值更低,考虑到中期业绩以及未来几个月CPI将走低,如果市场对此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反应下调过度,建议投资者逢低买入。
  专家经验
  巴菲特的三条投资"秘笈"
  杠杆资产运营"很危险"
  早在1990年巴菲特致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股东的信中,就曾警告过:要对杠杆资产运营的公司提高警惕,银行业务并非我们的最爱。银行业属于金融服务业,但并非简单的服务业,除了具备服务这个特性之外,还包括了金融的特性,这个特性成为银行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为银行是杠杆资产运营的,一般情况下银行资产与权益比率为20倍,这样一来,当资产决策发生哪怕一个很小的偏差或错误,对于所有者权益的损伤都可能是致命的。有鉴于此,在对于银行的挑选上,必须慎之又慎。
  以公平的价格介入
  巴菲特说,20倍的杠杆比例的存在,放大了管理的长处和短处,我们没有兴趣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一家管理不善的银行的股份。相反,我们惟一的兴趣是以公平的价格购买管理良好的银行。说这段话时,巴菲特正在购买富国银行的股票。90年代初,在富国银行股价大幅下跌的时候,基于对该行管理层的肯定,他大举增持,到2004年,巴菲特持有的富国银行市值达35.08亿美元,而其投资成本为4.63亿美元,15年投资收益率657.67%。在他看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银行业尤其重要,因为管理层的一个看似很小的错误,对银行的股东来说,可能将是灾难性的。
  "必须有头脑清醒的银行家"
  巴菲特指出,银行经营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就是,银行家喜欢模仿其同行的行为,跟风而上。在他看来,银行倒闭大多是因为管理层愚蠢地发放一个理智的银行家永远不会考虑的贷款。他20年前所讲的话,放到今天的美国来看,依然非常正确。当时,很少有金融机构能够抵制住房产繁荣所带来的诱惑,争相投入次级抵押贷款、CDOs,以及其他值得推敲的产品。然而,没过多久,这部分银行开始承受房地产泡沫破裂所带来的痛苦后果,次贷危机也正在折磨着那些喜欢跟风的银行家。
  记者观察
  "假投资真博傻"充斥资本市场
  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A股市场表面的繁荣,掩盖了很多深层问题,也让不少投资人迷失了价值投资的真谛。在A股急风骤雨式的调整中,价值投资的真谛迷失,理性、冷静的头脑缺失,就是最大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痼疾所在。
  "以4毛钱的价格购买1块钱的东西"
   "以4毛钱的价格购买价值1块钱的东西。买入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时支付过高的价格,将抵消这家绩优企业未来10年所创造的价值。"这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最核心思想之一。然而,反观我们的市场,即使是最被寄予厚望的基金,在去年的牛市中,也总是那么激动、那么心急如焚,仿佛除了踏空,这市场已无任何因素可以称得上是风险。众多的基金经理带头离开价值投资的道路参与博傻投机。然而,在今年一季度暴跌后却突然发现,市场并没有更傻、更多的资金来接盘,就像那些急吼吼参与次级抵押贷款的美国银行那样,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靠企业而非股市帮我们赚钱"
  关于价值投资,巴菲特还有一句话:"假如股市从明天开始关闭10年,对我们没有影响,股市对我们来说几乎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不能持有十年,就不考虑持有十分钟。让企业帮我们赚钱,而不是让股市帮我们赚钱。"
  面对市场的调整,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在反思价值投资和中国股市的关系。固然,我们的经济和我们的股市和美国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尚不能相提并论。但正确的投资理念却不应因此而有所差别。很多有远见的人士认为,在大小非解禁的背景下,在产业资本参与定价的时候,A股的股价将向价值投资回归,同时,A股的估值系统必然重构。
  无疑,只有一个理性的市场,只有在价值投资理念下定价的市场,才可能实现"即使股市明天开始关闭10年",投资人也能通过企业为自己赚钱,而非通过股市赚钱。这才是一个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资本市场。
  但愿,本轮调整所带来的重构,不但是估值体系的重构,更包含着投资理念的重构。(记者 别冶 于春敏)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