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中资行领先外资行半目
查看完整版本:中资行领先外资行半目
2008/6/15 12:05:29

  一季度,打新股产品面临中签率降低与二级市场上新股溢价率明显回落的影响。(金蓉 摄)
  基于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统计,一季度,被收录的银行理财产品总共有543只,其中人民币产品占比54%,美元、港元、其它外币产品分别占比16%、8%、11%。在所有收录样本中,信息披露不充分以至于无法给予评价的理财产品总共有122只,占比22%。这表明在一季度公开宣传销售的银行产品中,透明度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商品类与混合类产品中,由于基础资产或收益支付信息不详而不予评价的产品占比高达77%。
  在评价的421只产品中,根据评价结果所计算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为2.23%(剔除23只无风险产品),其中,人民币产品为2.71%,外币产品为1.79%;平均99%概率下的风险值(即VaR)为1.27%,其中,人民币产品为3.40%,外币产品为-0.66%。这表明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能力超越了同期同币种的存款利率水平,而且整体风险水平较低。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年度,这两个特点显得弥足珍贵。
  从委托币种的分类表现来看,人民币产品的整体投资价值要优于外币产品。更进一步地考察本外币产品的基础资产类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这种情况基本符合人民币资产市场相对稳健,而境外市场收益下降的市场现实。尽管国内股票市场在一季度跌幅较大,但在人民币股票类产品中,中资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收益特性的新股申购产品仍然占比较大,因而没有对人民币产品整体表现构成显著冲击。人民币产品中股票类和混合类产品表现出相对优越的投资价值,而在外币产品中则恰好相反。这表明委托币种不同,基础资产类型相同的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差异较大。
  从发售银行的分类表现来看,中资银行整体产品的投资价值明显优于外资银行产品。而且,在中资银行内部,其它银行与上市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要明显优于国有控股银行。如果说中资银行产品表现的分化可以归因于不同银行在人才、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的话,那么,对于中资银行产品整体优于外资银行产品,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事实上,这并不能反映中资银行在产品创新和宏观经济研究方面的能力超越了外资银行,而主要是因为三个因素:第一,外资银行的产品因主要链接境外市场,受突发性的次贷危机影响较大;第二,中资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国内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以及由此产生的套利机会,例如打新股产品便是实例;第三,中国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如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具有外资银行所无法比拟的先占优势。
  信用类:低收益低风险

  概况
  一季度被收录的信用类理财产品样本共有106只,平均委托期限为9个月,全部是由中资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产品。在所有信用类产品中,由于基础资产信息不详而不予评价的产品共有43只,占比41%。其中,有本息担保的无风险产品达到23只,占比37%。从其它40只风险性信用类产品的评价结果来看,平均超额收益率0.84%与99%概率下风险值4.53%的数据表明,信用类产品相对于银行存款,既具有近似的安全性,又具有更加优越的收益能力。
  特点
  信用类理财产品倾向于直接投向基础资产。在基础资产的构成中,主要是信贷资产,其次是少部分的短期融资券和房地产租赁。从信用类产品的设计特点来看,证券化的动机与形式表露无遗。
  在给予评价的信贷类产品中,信贷资产的行业分布仍然集中于融资需求最为旺盛的基础性行业,但也呈现出向更多行业类型扩散的趋势。在信贷紧缩与部分行业经济景气下滑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售这类理财产品不仅可以腾挪信贷额度,赚取中间业务收入,同时也可以转移敏感性行业的信用风险。由于获得流动性(贷款额度)构成了发行这类产品的首要目的,因此,商业银行在这类理财产中广泛采用了内部保本或外部担保之类的增信措施。
  利率、汇率类:中资行投资价值占优

  概况
  一季度被收录的利率类理财产品样本共有215只,其中本、外币产品分别有47、168只,平均理财期限分别为1.8、5.5个月,评价样本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1.35%、2.04%,99%概率下的风险值分别为0.01%、0.05%。相对人民币利率产品而言,外币利率产品期限较长,投资价值相对略优。被收录的汇率类理财产品样本共有16只,其中本、外币产品分别有6、10只,平均理财期限均为6.6个月,评价样本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2.25%、1.58%,99%概率下的风险值分别为0.30%、0.32%。利率类与汇率类理财产品投资价值比较接近,二者与信贷类产品相比,超额收益水平有所提高,同时风险水平也有所上升。
  在所有银行的利率类与汇率类产品中,中资银行产品在数量与投资价值两个方面均明显占优。例如,在人民币利率类理财产品中,招商银行的产品数量较多,尽管也存在部分产品的超额收益率为负(绝对收益率依然为正),但平均超额收益率整体表现相对最佳。
  特点
  与去年相比,2008年一季度发售的利率类和汇率类理财产品的整体投资价值都略有改善。在这两类产品中,以美元为主的外币产品占多数,在美元贬值与美元利率走低的情况下,虽然其中的看涨类产品受到了不利影响,但良好的产品设计能力助推了超额收益能力的改善。与此同时,由于各币种的利率、汇率表现参差不齐,产品内部的差异化也有所加剧。
  其次,这两类理财产品的支付结构在此期间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产品设计的流动性安排方面,给予投资者提前赎回权的产品趋于减少。仅有浙商银行发行的3只"外币涌金存款"系列产品给予投资者提前赎回权。与之相反,绝大多数产品却赋予了发行者提前赎回的权利。
  最后,这两类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与支付结构呈现出稳定明晰的趋势特征,透明度有所改善。这些积极的变化将有助于产品投资价值的分析、评价与比较,从而更易于投资者选择。
  股票类打新不力,商品类收益尚可

  概况
  一季度被收录的股票类理财产品样本共有123只,其中本、外币产品分别有86、37只,平均理财期限分别为11.4、19.4个月,评价样本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3.18%、0.65%,99%概率下的风险值分别为1.99%、-5.12%。由此可见,不同委托币种的股票类产品投资价值相对悬殊。除少数银行之外,股票类产品整体信息披露程度较高。
  商品类理财产品样本共有48只,其中本、外币产品分别有19、29只。该类产品的信息披露程度较低,只有11只产品可以给予评价。从评价样本的表现来看,本外、币产品的平均理财期限分别约为8、12个月,评价样本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0.04%、1.87%,99%概率下的风险值分别为2.16%、2.38%。在商品类产品中,人民币产品显然要弱于外币产品。
  混合类理财产品与商品类产品一样,信息披露程度较低。在被收录的35只产品中,只有8只可以给予评价。在这类产品中,以各种组合配置不清的人民币产品为主。从评价样本的表现来看,本外、币产品的平均理财期限分别约为9、12个月,评价样本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8.69%、-1.98%,99%概率下的风险值分别为8.46%、0。由于构成的差异,本外混合类产品的投资价值同样表现迥异。
  特点
  股票类产品包括股票挂钩与打新股两大类。一季度股票挂钩类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普遍较低,大部分产品都出现了负的超额收益,严重打击了外币或外资银行的股票类产品的整体表现。打新股产品虽然面临中签率降低与二级市场上新股溢价率明显回落的影响,收益空间受到了显著打压,但仍然具有不菲的固定收益能力,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人民币产品和中资银行股票类产品的相对强势。
  股票挂钩类产品的悲观表现也可以在产品设计的层面上找到原因。例如,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大的境外金融股、受成本上升影响的港股火电行业板块、受宏观调控影响的港股房地产行业板块等,均存在较大的波动性,由此自然导致了与此挂钩、基于看涨结构的理财产品的糟糕表现。
  商品类挂钩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尚可,大部分产品都有正的超额收益。一季度商品类产品主要挂钩于农业(如渣打银行2008年保本型股票挂钩投资农业产品指数)、能源(如民生银行"非凡理财"挂钩黄金原油美元结构性产品)以及各种指数(如气候变化指数挂钩产品、德银动态商品指数)或相关金融衍生品。同时,商品类产品在结构设计的思路上依然趋同于股票类产品,复杂性也有所增加。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