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武汉分行花桥支行内,市民王女士围着该行理财师问个不停:"眼下还有没有高一点收益的产品?"
就在去年,王女士曾投资购买某银行一款理财产品,年收益接近20%,而现在拿在她手上的几张理财产品的宣传单,收益率大部分仅在5%左右,有的甚至还低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这与王女士的理想收益相去甚远。
产品收益普遍大缩水
2007年,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一路走高,参与新股申购的年收益率普遍在20%以上,比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高出4倍。兴业银行武汉分行营业部一负责人介绍,在收益率节节高涨的情况下,银行甚至每周都会推出新的产品以吸引顾客,每月都有几百万元销售入账。
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等武汉多家银行网点,发现目前理财产品期限多以几个月短期为主,产品与信托贷款或银行票据挂钩,收益率普遍在3%-5%之间。
交行江汉支行理财顾问王倩称,从年初开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就不断降低,从二季度开始急剧下降,与4。14%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相差无几。
投资失利引发收益退潮
广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姜利兵介绍,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兴起于2006年,当年开始至去年末,股市高歌猛进。不少银行发行股票申购型的理财产品,利用资金规模的合力,到国内A股市场申购新股,理财收益节节攀升。
去年10月后,沪深股市开始高位雪崩,新上市公司数量与涨幅锐减,5日上市的"澳洋顺昌",上市首日仅上涨37%。
新股表现不佳仅会减少申购型理财产品的收益,而不会伤及本金。但直接投资于股市或基金的理财产品则已开始让投资者感受到亏损的切肤之痛。
今年3月19日,民生银行一款原号称可获较好收益的QDII理财产品--"港基直通车"(投资于港台及内地),运作不到半年,巨亏50%。同月,浦发银行四款理财产品接近零收益。外资银行"东亚银行"此前发售的一款黄金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只有0。5%。
产品设计、资金运作的失误,让众多银行陷入理财信任危机。银监部门近期急查各行理财产品,并要求"在首页最醒目位置揭示风险,说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
银行理财应以稳健为主
目前,理财产品投向开始转弯,以追求高收益为目的变成以保本为主,理财收益由此全面降低。
姜利兵行长分析,近年来理财产品多与股市、基金、外汇等产品挂钩,其中不乏创新之举。但国内银行在理财方面仍处于初始阶段,常会因产品收益一时不错而忽视风险。作为发展方向,银行应以稳健型的理财产品作为主导,在严格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
银行应采取逐步更新的方式,加强销售过程中的风险揭示。用一些期限短、收益稳定的信托类或票据类理财产品取代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型理财产品。(江萌 方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