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市场中,对题材概念的追逐厮杀已接近白热化。“谨慎乐观”的基金苦苦寻觅市场上的“稀缺”投资机会。但是,部分基金似乎不那么幸运,押宝长百集团重组而被深陷其中;在长百集团发布公告终止定向增发股份购买资产的方案后,最终不得不紧急斩仓。
《每日经济新闻》曾于5月27日报道,长百集团增发被否长达2个月后,重兵驻扎在长百集团的四只基金仍然“坚守阵地”,对赌长百集团修改方案再次过会。但据最新的显示,这些基金在长百集团终止定向增发方案后纷纷撤离。
4基金愿望落空忙杀跌
今年一季度,原本不受机构注意的长百集团增发提速,有4只基金和东方证券在10元左右的价位悄然杀入,对赌长百集团向南京高力集团实施的定向增发;随后,也就是在今年3月底,长百集团定向增发方案被证监会否决。
苦苦地等待,等来的却是长百集团的一纸让人略感“失望”的公告。
5月30日,长百集团公告称,鉴于江苏高力集团认为,若继续修改方案上报,则本次特定对象发行的成本太高,江苏高力集团无意继续本次发行的交易。因此,董事会审慎研究,为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决定终止向高力集团的定向增发。
据数据显示,在增发终止消息披露前后,4只基金开始抛售长百集团。其中,光大宝德信在5月28日和5月30日分别抛售1089万元和2340万元,折453万股;华安基金在5月26日和27日分别卖出1537万元和1057万元,折合323.91万股;海富通基金卖出5月23日抛出2433万元,约293.49万股;一个基金席位5月30日卖出753万元,约为103.15万股。
从5月21日至5月30日,长百集团的机构持股比例由20.4%减少至7.1%,股东人数从2.5678万人迅速增加至4.3584万人。机构将手中的大量筹码抛给了散户。
光大宝德信很“受伤”
记者调阅Topview后发现,截至5月30日,光大宝德信为长百集团的最大机构投资者,旗下两只基金合计持有长百集团的市值高达1.2745亿元,直到28日和30日才抛售3429万元。截至5月30日,光大宝德信在长百集团还有9316万元的成本没有收回,账面亏损粗略估计约3000万元。
资料显示,光大宝德信旗下两只型基金——红利股票型基金和优势配置基金,前后于今年3月和4月以12.5元左右的平均成本,分别建仓长百集团539.61万股和333.3万股。另据晨星网统计,今年以来,这两只基金净值分别缩水22.53%和23.8%。
此外,今年一季度末持有长百集团的机构投资者还有平安保险、天治基金等,平安保险于去年在该股低位建仓,今年一季度在高位部分套现,总体应该略有盈利。而天治基金买入467.29万股,损失可能也比较大。
“东方3号”试图清仓
事实上,此次长百集团定向增发被否,直至最后终止。东方证券旗下集合计划——“东方3号”一直高买低卖,而且卖出长百集团的时间多少有些。
据统计,5月22日,“东方3号”卖出长百集团金额2260万元;23日卖出1099万元。
Topview显示,5月30日“东方3号”继续抛售长百集团2915万元,如按照当日收盘价简单计算,折合399.32万股。由于4月份再次买入长百集团,目前“东方3号”仍有2459万元的资金囤积于长百集团中。
值得注意的是,就连长春当地营业部也加入到杀跌行列中,东北证券旗下多家营业部集体卖出长百集团,包括在长百集团附近的人民大街证券营业部,海口路、解放大街、同志街、工大路等营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