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金融专家认为,金融教育是一种价值观和人格的培养
在全民理财意识觉醒的时代,明天的"六一"儿童节似乎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理财从娃娃抓起"。
从本周开始,针对儿童节,国内各大中外资行就推出了不少儿童专属理财产品、儿童的账户以及儿童理财教育等各种活动。作为思维启蒙阶段的儿童,如何确立正确的财务观念,无疑对日后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此,《每日经济新闻》特邀全球金融教育的先行者花旗集团相关专家,为儿童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讲解他们的经验。
《每日经济新闻》(NBD):花旗致力于儿童理财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花旗(Citi):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似乎只限于"智商"和"情商",缺乏对孩子"财商"的教育。财商高的人能够通过努力来实现财务自由,而财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和学习得以改变。
NBD:花旗认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开始有理财行为比较合理?
Citi:金融教育是一种价值观和人格的培养,最好的时期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
NBD:让孩子过早的接触"钱"的概念,会有负面效应吗?
Citi:重视"财商"并不意味着赤裸裸的追求金钱,它是一种指导人们行为的无形力量。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绝大多数少年儿童都有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这与不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是有关的。在我看来,中国家庭和中国孩子,不是缺钱而是缺观念。
NBD:那么,花旗认为怎么样的财务观念对于儿童来说是正确的?
Citi: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储蓄;对各种误导性的购物宣传以及不合理的高价物保持警惕;对零用钱进行预算;了解大人们是怎样投资的;慷慨地对待生活窘迫需要帮助的人。
NBD:我们知道,花旗是一家严肃的金融机构,如何保证很多连成年人都无法完全遵守的财务观念让孩子们接受?
Citi:我们认为,对儿童进行理财教育一定要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比如漫画、表演。
NBD:父母在培养孩子理财观念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Citi:简单一句话--"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即使家庭再富也不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自己不缺钱花。家长的言传身教可以为孩子起到模范作用。
NBD:培养儿童正确的理财观念很难吗?
Citi:不,认为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很困难是个错误的观点。我们认为,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成年人大约从五六岁开始就可以给孩子发零花钱,但不要作为奖惩的手段;孩子长大一些时,就可以让他共同承担家庭的财务目标,了解家里为什么存钱,怎样把钱攒多,又怎样合理地花钱。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要培养孩子的理财兴趣,关键在给予孩子"正强化",即让孩子通过理财尝到甜头。孩子通过理财获得的收益,家长可以让孩子自由支配。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讨论怎样用钱,将银行储蓄的方法、种类、利率、计算利息等知识逐渐地教授给孩子。(陈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