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胡蓉

漫画祁雪锋
眼下,举国上下向地震灾区献爱心的热情依然高涨,一些媒体与网站对名人与名企的捐赠额进行了排行。有人反对排行的做法,他们认为,爱心无价,奉献爱心本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排出高低上下会使爱心变味,打击献爱心者的积极性。但也有人认为:爱心不以金钱多寡为标准,当然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捐赠是最直观的爱心表达。爱心需要感染,也需要榜样,排行榜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如果不是良性互动,又怎么可能在短短时间内收到总计数百亿的慈善捐款?可以看出,虽然双方观点针锋相对,但目标却是一致的--保护爱心,也鼓励爱心。因此,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我们对排行榜的看法,排行榜只是如实记录企业和个人的捐款数目,我们不应对排行榜进行误读和过度解读。
赞成方:
排行是对善举的褒奖
徐冰(浙江读者):一些媒体与网站对名人与名企的捐赠数字进行排行,并非是对爱心进行排行,而是对名人与名企的责任进行衡量。实际上对名人与名企责任的倡导由来已久,比如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就强调企业责任。为什么名人与名企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成为共识呢?因为名人和名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社会的认可,尤其是企业的发展与这个社会的发展共进共退,因而也必然要考虑自己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当然,责任有大有小,情况也许非常复杂。我们对名人和名企的期许也该放平和些,救灾工作远未结束,并不能简单做出判断。
程绍德(辽宁读者):这次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需要很大一笔资金。任何一个有爱心的企业或个人,都不会无动于衷。他们捐出的是物质,我们只有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奖励,而捐款排行榜就是对他们这种爱心的褒奖。这种褒奖,一方面是对慈善义举的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积极而活跃的慈善氛围。终归,爱心需要感染,也需要榜样,更需要得到必要的奖励。
张庆峰(山东读者):捐款排行榜直观地反映了名人或名企的社会责任感。虽说爱心不能用金钱衡量,但如果名人或名企的捐款数额与自身收入差距太大的话,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形象进行重新认识。名人或名企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他们有责任率先垂范,积极回报社会。我觉得捐款排行榜还应该再细化一些,把名人或名企的收入以及所有捐赠记录都列入榜单,在它的映照之下,谁人真正关心民间疾苦,谁人真正行动大于宣传,我们心中自有判断。
反对方:
排行将导致"道德绑架"
王锦南(龙华读者):设立捐款排行榜的目的是发挥榜样的力量,让更多的企业或名人捐赠。但这样一来,势必会对某些名人或企业进行道德绑架。捐款是自愿行为,捐多少,捐或者不捐,是名人或企业的自由。这是道德层面的东西,并非是强制性的。一旦设立了捐款排行榜,公众就会有意无意地对名人或企业进行对比。饱受批评的名人或企业就不得不想办法捐款,某些名人或企业或许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灾区需要捐款,社会需要爱心,但这种因绑架而促成的爱心并非是真正的爱心。
莫送弟(广西读者):所谓爱心排名,其实就是假爱心之名,行财富排行之实。爱心本无价,依据捐款多寡人为将爱心分为三六九等,是很不科学的。这样一来,不仅打击了他人捐款献爱心的积极性,还使得爱心善款变了味,有"逼捐"之嫌。捐款是出于人道精神,出于对受难同胞的关爱,而非为了扬名立万,更不在乎什么回报。不顾爱心人士的心理感受,爱心排名实在是画蛇添足。
武洁(江苏、医生):简单易行的经济评判法,用于爱心的衡量恐怕并不恰当。事实上,人的收入本有差距,捐款的多少出现高低不平,本就十分正常。即便是收入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也完全可能因为家庭条件、生活方式甚至意识观念的差别而使得捐款额度差异明显。捐款1000万的明星固然值得敬重,但对于捐款10万的明星,爱心当然也不应被打上折扣,甚至平白遭遇指责。爱心不分贵贱,都需得到同等的尊重。
比排行更重要的是人尽其责
江边一看客(网友):排行榜一说,实际上是一种错误。捐款数量本身是公开的,任何人可查询获得,无所谓排名一说。如果要避免被别人知道,最好的办法是秘密捐款。法制社会,人有捐款或不捐的自由,也有言论自由。这两种自由并不矛盾。什么样的人会认为别人的言论自由影响自己的捐款自由,以至于产生逼捐的说法呢?所谓逼捐一说,实际上是捐款数额公开后自感心虚的表现。你不心虚,又有谁能逼你呢?还不是既想要面子、又想要票子?不切实际、希望别人捐得越多越好的人,和宣称只要有爱心就行却吝于行动的人,都不足取。我们只希望人尽其责!
阴阳(网友):要不要排行榜,其实并不重要,或者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应该把所有捐献者的名单公布到网上,无论是资金,还是物资,我们都要公布到网上,让天下所有的人记住这些有爱心的人与企业。这份名单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公开了这些款项的来源,同时也应该把这些款项的用途一一列出,让捐助者更加放心!我们之所以捐助,是因为希望把这些款项用到灾区,这不是为了让捐助者扬名,而是为了监督这些款项的最终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