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尽管理财在国内蔚然成风,但专家指出,目前个人投资者更多的是埋头投资,追求利润,却未对风险、收益、资源、目标进行符合自身实际的综合规划与管理,因而无法获得稳定的资产收益,尤其易踏四个"雷区"
一,过于规避本金损失的风险,投资于低风险资产,结果无法抗拒通胀对资产的侵蚀。对年轻人而言,在准备买房等重大支出时,把钱集中到债券上,随时准备变现这个方案并不适用。需要强调的是,风险承受能力绝不仅仅指投资者的心理感受,更受预期目标、家庭责任的限制甚至推动。
二,承担了自己无力承担的风险。比如50多岁的投资者可能身体不好,在准备养老或看病,因而把资产集中到收入类型上,基金股票只是一种点缀。
三,一些人对保险有不正当的认识,只把保险作为一种投资工具,而忽视保障作用。如果缺少保障型险种,家庭主要收入者一旦出现伤病死亡,家庭经济就会崩溃,贷款买的房子也可能被银行收回,雪上加霜。
四,不少投资者在新的理财工具尚未弄清楚之前就贸然进入。比如信托产品,一些人把信托当成债券来买。其实信托类似于基金,有本金损失的风险,收益率只是预测的,信托公司并不以自己的资产作为担保,政府担保亦不合法。又如外汇理财,实际外币更多地是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在更多情况下,收益并不是很大。
所以,对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理财包括开源和节支两方面。所谓节支是对各项支出排列科学的优先次序。按先后顺序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固定支出,二是可变支出,三是享受支出。节支主要是节约第三部分支出,而非压缩合理支出。节余的钱用来理财。子女教育、购房和养老等应从收入中固定划出专项,当作固定支出有规律地积攒。开源方面就是增加新的来源,投资理财就是主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