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后,"余震"也波及投资理财市场。
市场表现表明,地震对保险、银行、证券、期货等行业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川地震发生后,对整个理财市场来说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影响,我们希望把负面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上海证券交易所办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市场导报》记者,各家金融机构正保持密切沟通,应对灾后可能的各种影响。
保险
地震免责条款待商榷
汶川地震发生后,导报记者向多家保险公司咨询,发现大多保险公司并没有单独的"地震险",而对于一般的保险产品又大多对地震等不可抗力作了"免责免赔"处理。
导报记者询问了杭州部分保险公司,这些公司目前均未开发地震险相关的保险产品,也就是说目前没有单独的"地震险"。
导报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一位王姓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当地对各种保险的投保率不高,总的理赔数额也不会太大,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也不大。"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也于5月21日预计,四川地震不会对中国主要保险公司的财务实力造成重大影响。
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了解到,财产保险一般将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列为除外责任,即不赔偿企业和家庭由上述原因造成的、由上述原因引发的财产损失。因为地震属于不可抗的自然灾害,一旦出险,赔付面过大,总体赔偿金额难以估算,保险公司处于控制风险、保持利润的角度考虑,一般不保地震。
和财产险相比,人寿保险和意外伤害险一般是将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意外伤亡纳入保险责任范围的。地震造成的人身伤害属于寿险的理赔范围,但是目前在我国,一般寿险里不单独涉及地震的内容,只考虑死亡、伤残等情况的索赔。在意外险、长期寿险等险种中,地震引起的损失可以赔付,因为这些险种里不单独涉及地震的内容,只考虑死亡、伤残等情况的索赔。
另外,太平洋保险公司目前已对地震后的理赔开通了全国服务电话,而在四川的一些保险公司也开始对相应的保险合同进行理赔,并且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快理赔速度。
对特别巨大灾害发生的保险,目前学术界提出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相结合的设想。上海财经大学谢志刚教授告诉导报记者,"巨大灾害发生的概率不大,但是一旦发生后果就非常严重,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国家基金加上商业保险混合的方式解决,当然这个目前还只是一个设想。"
银行
房贷成最大问题
这次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对于那些按揭购房者来说,意味着房子已没了,但贷款却依然还要偿还的尴尬局面。
一些贷款买房的灾区家庭发现,不仅要努力建设新家园,还要面对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房贷的压力。尽管很多家庭拥有的房产已经完全毁灭,但根据《民法通则》,抵押品的灭失并不导致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关系的终结。债务人就是贷款的个人,债权人就是银行,而房屋产权便是银行发放贷款时收取的抵押品。
央行和银监会作为主管部门,已经出台《关于全力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第1号)》,作为一个临时性的措施,要求对灾区不能按时偿还各类贷款的单位和个人,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不良记录。
目前,央行和银监会正在积极协调,研究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争取银行与受灾按揭客户的利益均得到妥善保障。有报道称,央行正在考虑相关贷款是否一笔勾销,不过这一说法迄今还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作出正面回应,大家都在等待央行和银监会针对灾区按揭还款的指导意见。导报记者致电央行办公室,并未得到肯定答复。
基金
稳定后市的重要力量
稳定已经成为震后基金市场的主基调。
国外基金大都在重大灾难之后承担救市、托市的功能,因此在震后的最初几天,由于基金作用比较好地发挥了作用,对证券市场大盘起到了很好的稳定作用。
但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托市只是阶段性的,如果对未来仍不乐观,地震托市的阶段性任务一过,市场积累的不稳定因素便会如地震般迸发释放。
导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这次地震大部分基金体现了托市的功能,但震后仍有极少基金出于自身投资策略的考虑以及赎回的压力抛售了部分股票。
对于基金未来走向,大成基金称,指数能经受震灾的影响说明市场已经基本摆脱前期的恐慌性情绪,大家的共识是目前估值水平应是一个均衡的位置,未来一段时间还是由宏观数据决定向上还是向下。该公司认为考虑到外围环境好转及5月CPI数据应有缓解,市场上行的概率仍较大。
证券
谨防股市余震
在5月20日震荡下挫后,5月21日A股探底高走,沪指收复3500点大关后收于3544.19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01.03点,涨幅2.93%。
地震中受影响的行业有电力(当地公用事业设施受损严重)、化工(当地矿产资源供应受限)、旅游(峨眉山景区影响较大)、家电(当地生产设施影响较大)、房地产(上市公司在川建设项目)、银行(受灾可能导致不良资产增加)等,而其他行业影响较小。而间接影响偏大的是工程机械(救灾重建设备市场化采购)、医药(疫苗、大输液、普药等医疗救助产品)、建筑建材(区域半径内的水泥公司受益)、钢铁(灾后重建需求增加)等。
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称,判断市场受此次地震影响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影响时间不会过长,舆论和政策对股市的引导将有所偏向,投资者无须恐慌杀跌。投资选择上短期关注与救助医疗和建设灾区相关的行业板块,包括医药、水泥、机械、钢铁。短期回避当地原材料、设备、产能、市场破坏比较严重的行业,如受灾地区相关的旅游、食品饮料、化工板块。
对于后市,国泰君安判断本轮中期反弹仍将继续,如果因地震而出现大跌,将是良好的买入时机。兴业证券则判断受地震负面影响,短线反弹面临压力,上证综指有望在3400?3800点为核心的区域中反复震荡,适合板块轮动和波段操作。
期货
影响渗透至供求面
期货专家、长江期货研究人员宋理明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至16.5%的影响,以及四川大地震对盘面的影响,总盘面上值得关注。"总体上,目前豆类走势偏强,受突发性信息影响,短期盘面不确定性增加。建议空方投资者出场,多方投资者减仓,无仓投资者观望。"
国泰君安分析报告认为,四川省各项主要的石油化学品产量,除天然气外,天然原油、汽油、柴油等在全国的占比非常小,对于全国的供应平衡影响甚微。华证期货则预测,沪铜因地震影响,可能出现反弹。5月12日沪铜上周五夜间期铜收低140美元的影响下低开,盘中不断下楼梯式的震荡下行,并且成交量继续放大,沪铜0807最终收于62130较前一交易日收市水准下跌1150元/吨。周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小幅回升,其最大的动力预计来自中国国内发生8级地震的影响出现投机商买入金属。
地震摧毁了当地基础设施,导致工厂无法正常生产,产能下降。与此同时,灾后重建将会拉动部分重建物资的需求。从地震爆发到灾后重建都会从不同的方面对与之期货相关品种的行情产生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贺强教授告诉导报记者,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一经济学原理尽管特定情况下会发生失灵,但是从长期来看依旧是左右商品价格第一因素。考察地震对期货行情的影响,从非常直接而且单纯的角度入手,就是要研究爆发地震的灾区生产什么又需求什么,地震对这些生产和需求到底产生多大的影响,继而就可以初步预测出后期商品的价格走势。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生产将会停止,其产出必然下降,那么该地区产出品价格上涨将会是注定,相反如果该地区的需求因地震而呈现下滑的话,其价格自然将会走低。
投资者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最起码短期内因地震而爆发短期行情应该能够掌握其运行走势。然后再从长远角度进行深度分析能否演变成长线因素,再把地震所产生的影响与当前其他正在对行情起作用的因素糅合在一起综合考虑,那么作为投资者就基本上可以全面把握地震爆发后一段时间内的中线行情走势,有了对趋势的把握然后再参与操作必将提高其获利的概率。(袁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