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基金圈〗 → 遭遇寒流 银行QDII产品出师未捷
查看完整版本:遭遇寒流 银行QDII产品出师未捷
2008/4/10 11:07:10
        系产品遭到各方质疑的根本原因,并不仅仅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给产品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更多在于银行现阶段是否具备全球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能力。

  随着近日中美两国就商业银行代客境外业务达成监管合作协议,商业银行QDII产品的境外投资范围将由此前的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和日本扩展到美国。放行美股意味着商业银行代客境外投资的渠道进一步增加,从而使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又多了一种选择。然而,在前期多家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因巨幅亏损遭到各方质疑,且眼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动荡尚未平息之际,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对于试水美国股市的热情和信心能有几何呢?记者连线了几家拥有QDII资格的中资商业银行的相关负责人。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总裁严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目前国内银行对美国等海外市场缺乏了解,因此短期内不会推出相应QDII产品。不过,他表示,他们正在组织专门人员对这一市场进行全面评估和充分研究。光大银行的一位部门负责人也认为,鉴于现阶段市场对QDII产品需求不足,因此银行投资美国股市“意义不大”。而交通银行个人金融部某负责人对于记者的提问则干脆表示“尚未考虑”。

  银行态度如此,那么投资者又是如何看待投资于美股的QDII理财产品呢?记者随意采访了几位正在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一位客户表示对此类理财产品不了解,所以不会购买;而另两位则向记者大倒苦水,原因是其去年买的两只QDII产品亏损已超过30%,现在后悔莫及,更别提再去买什么挂钩美股的产品了。在记者看来,普通投资者在谈起那些令其损失惨重的理财产品时就好像惊弓之鸟,银行若此时推出挂钩美股的QDII产品,恐怕也难获投资者认可。不过,对于资金雄厚、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来说,即使在美国及全球经济、证券市场低迷或方向不清的情况下,QDII产品依然不失为个人资产配置的理想品种。

  实际上,从“零收益”到浮亏60%以及被清盘,有关理财产品的负面消息已经从上述产品涉及的浦发银行、东亚银行、民生银行,逐步蔓延到所有发售QDII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银行系QDII产品正在经历一场始料未及的寒流。由于投资者信心屡受打击,加之银行方面承受巨大压力,近来银行QDII产品急剧萎缩也就不难理解了。根据西南财大与理财研究所发布的《2008年3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2008年1月份,银行QDII理财产品发行数达到70款,创历史新高;但到了3月份,却集体跳水———发行数只有36款,并且全部由外资银行推出,中资银行则作壁上观。对此,该研究报告指出,次债危机尚未彻底平息,银行QDII理财产品盲目出海,投资境外资本市场遭遇寒流绝非偶然。

  目前,银行系QDII产品遭到各方质疑的根本原因,并不仅仅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巨大波动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给产品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更多在于银行现阶段是否具备全球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能力。在一些专家看来,之前出现的“零收益”、“负收益”的确与产品设计缺陷有关,一些银行在理财产品推出前没有对相关市场以及入市时机给予基本的判断,或者说是不具备这一能力;同时许多所谓挂钩产品“含金量”也较低,只是单纯连接某一境外衍生产品,无法将风险暴露对冲或转移;特别是不少中资银行由于缺乏设计和定价能力,只得从国外投行购买产品然后稍作包装就推向市场。这些都令人们对银行系QDII产品的前景产生担忧。

  不过,就像“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如果不尽快“走出去”,中资银行恐怕将错失在国际市场学习和历练的良机。从这一角度讲,银监会此时批准银行

  QDII试水美股,正是出于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用心。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当全球市场波动时,商业银行更需要学习如何在国际市场投资、学习如何进行全球配置资产,而不要一味追赶或躲避投资”,因为“一旦市场不好的时候不去做准备,当市场好转时,再想去投资是根本把握不住机会的”。该机构另一位负责人则建议商业银行立足长远,制定整体业务发展战略,通过国际市场的历练,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包括逐步减少对境外投资产品的依赖性,提高自主产品开发和投资管理的能力。

  当然,监管部门的“开闸放行”,并不意味着目前就是投资美国股市的合适时机。事实上,受境外市场不确定性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虽然银行QDII投资范围已经扩大,但目前银行发行的产品绝大多数仍仅限于投资,加之“零收益”、“负收益”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对于“水深浪大”的美国市场,银行出于前车之鉴可能更倾向于回避和观望,而不会轻易出手。

  显然,无论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水平,还是银行作为投资管理人的资质和能力都表明,监管部门放行银行系QDII投资美股,其政策意味更大于实际意义。对于眼下遭遇信任危机的中资银行来说,正视自身的不足,加快人才储备,提高对市场的基础研究和产品设计的能力,或许来得更实际些。毕竟,重拾投资者信心需要用实力说话。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